【摘 要】統計學課程是高等院校經濟類、管理類學科各專業必修的主干課程。隨著各行各業對統計知識的運用,很多高校都把統計學作為選修課在非經濟類的專業中開設,但由于統計學課程有自身的數理性,往往造成教與學脫節,提高教學效率則成為統計學教師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統計學 公共選修課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2-0024-01
一 高校統計學選修課教學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高校都把統計學作為選修課,在非經濟類的專業中開設,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復合型人才。2011年初,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在新的研究生專業目錄中,將統計學上升為一級學科,為統計學科和統計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近年來,在統計學公共選修課教學的過程中發現,部分選課的學生是非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原因是對本門課程比較感興趣,意識到了統計學知識對于非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重要性,想增加自己的知識量,因而選擇在校期間為自己補充經濟、管理類相關課程,但由于統計學理論性較強,概念又比較抽象、公式多、運算復雜,又涉及一些數學知識,尤其是非經濟類專業的學生,普遍反映難學。
二 統計學作為公共選修課程的實踐方法
1.提高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
在諸多學生學習的動機中,興趣是最積極的內發性學習動力。在授課中,采用設疑、啟發、討論、鼓勵等方法,營造出師生互動的教學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他們邊聽課、邊參與的積極性;變被動式學習為主動式學習;變灌輸式為吸收式;在聽課過程中給學生一個自由思考的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共同參與者和完成者,“教”是為學生的“學”而服務的,“教”只是教學手段,而學生的“學”才是教學的目的。只有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知識的導入才會成為可能,教學任務才可能得以實現。
2.突出多媒體課件在統計學教學中的優勢
在統計學教學中,采用多媒體的使用與講授式、啟發式、探究式等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取長補短、調動學生學習統計學的積極性。多媒體以生動的畫面、逼真的聲效,營造出圖文并茂、動靜結合、情境交融的教學氛圍,并把統計學課本上枯燥、繁雜的內容轉化為鮮活、豐富的教學內容,形成有效的感官刺激、多角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情緒和注意力。增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性認識,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3.選用優秀的統計學教材
教材是學生的學習之本,是學生的終身老師。優秀的教材可使教師教得輕松,同時也能使學生少走彎路。可選取國內外權威作者編寫的教材,這些教材的專業性和層次性較強。在教材選用上,應放寬界限,適當選擇一些統計學專業的教材,提倡學生閱讀優秀的英文影印版教材及中譯本教材。國內的很多教材過于重視數學的公式和推導,忽略統計方法的軟件使用,往往只給出幾個例子,而且這些例子很多時候并沒有說明如何根據軟件操作得到。雖然可以通過軟件操作手冊掌握軟件的使用,但這卻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負擔。統計學教材要體現出應用性,緊密聯系社會實踐,強調統計思想的內涵與應用。教材要適應統計學的需要,特別是計算機科學的發展,統計軟件的使用,記憶并運用統計公式不再適用于大部分學生,傳統的利用手算的一些簡捷公式和方法已過時。
4.注重聯系實際
從被動的教授理論知識轉化為聯系實際的應用,改革傳統老舊的方法,通過讓學生撰寫調查報告進行考核,掌握從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寫出統計報告的全部過程,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通過課堂現場教學、指導學生先讀后寫再議、模擬實驗、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項目、利用假期時間,通過參加學?;蚱渌M織的某些團隊、小組或自己組織去開展一些與專業有關的活動,同時為了避免教材中理論與實踐的脫離,可鼓勵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專題研究、參與實習、見習企業管理等方法加強實踐鍛煉。此外,教師還應不斷地加強后續學習,關注知識動態,更新知識體系,將理論研究及實踐經驗補充到教學中,全方位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5.改革教學方式和內容,合理評定學生的成績
檢驗學生學習情況,評估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考試。教師為了保證教學質量、能夠維持好教學秩序,對選修課考試一般都采用閉卷筆試的方式。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這種方式也存在著缺陷,考試的目的應更加注重考察學生的素質和創造力,因此要適當地調整考試內容和方式,以適應培養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的需求。在過去的統計學教學中,首先要重點培養的是學生的基本運算能力,相對應的課本和教材中的大量例題,主要是向學生展示如何運用公式進行計算,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統計學課程的過程中,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對概念、公式的死記硬背上。這顯然與教學的目的和專業的發展不相符。為此,統計學作為公共選修課的考試,首先應改變考試組織方式,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例如,在教學中,用討論、答辯和小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核。其次,在考試內容上,應體現出統計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運算及推理能力。第三,在學生成績的測評上,應根據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學習過程中提交的讀書報告、上機操作和卷面考試的成績等綜合評定。通過綜合評定,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技能訓練與能力培養,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扎實地學好基礎知識。
6.營造和諧的教學氣氛,增進情感交流
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只有師生之間民主、平等,課堂氣氛和諧、融洽,學生才能想學、樂學,才會對學習感興趣,可采用大聲表揚、小聲批評的辦法,這樣每個學生都愿意學有進步并獲得成功。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在問題不是很難的情況下獲得學習統計學的信心,強化學生積極的行為習慣。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