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職業教育中,我們應注重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的教育,注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訓練。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達到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目的。為了全面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應著重抓以下幾個方面:
一 強調聽說并舉,訓練聽說能力
高職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語言知識,但聽力、口語在中學階段訓練有限,很多學生聽不懂、說不出,希望提高聽說水平。我們的目標是讓他們聽懂、會說。英語教學的成敗主要取決于學生聽力水平的高低,要讓學生聽懂會說,第一,必須讓學生克服畏懼感、樹立自信心,激發聽英語的興趣,發揮自身的潛力,這才有可能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第二,在聽錄音前,注意聽力教材的選擇。聽是一種輸入,說是一種輸出,語言學習就是一個輸入、加工、過濾、提取、輸出的過程,教材得當是前提。在聽錄音時,要求他們高度集中注意力,努力抓住表達主要信息的關鍵詞及搭配來獲取聽力教材的主要信息,跳過材料中的虛詞與不重要內容;然后要求學生用大腦進行加工、過濾、提取有用的信息,最后概括出所聽材料的中心思想。我們可選一些口語、對話、短小故事等材料,先要求學生進行簡單模仿,大聲復述,必要時,教師對長句、難句進行提示來幫助學生訓練聽力;再要求對話和短文互相變換來進行聽說訓練。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經歷相關的情境,如at the library,go shopping,asking the way等,要求學生兩人一組編寫對話來進行口語訓練。總之,教師應采用靈活、恰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聽、說英語的興趣,達到聽懂教材內容、簡單地用英語進行交流的目的。
二 大幅度地增加英語詞匯量
第一,把記憶規律(識記—保持—再認與重現)應用于詞匯教學中,引導學生加強對新單詞的記憶并與遺忘作斗爭(記住新單詞——間隔一天復習—間隔一周復習—間隔一月復習——間隔三月復習才會鞏固)。第二,按照英語詞匯各種形式進行教學。(1)歸類組合。內容歸類:如animals:dog,cat,pig,rabbit,sheep,tiger等;構詞法歸類:英語的構詞法通常分為三種;派生法(derivation)如:child—childish—childless—childlike,常見的有:prefix,suffix。歸類:re-,in-,un-;-less,-ful;轉化法(conversion),如:smoke名詞,煙;可轉成動詞,吸煙;合成法(compound)如:playground,blackboard。片語形式的動詞(phrasal verb)歸類如:call at,call back,call for,call in,call off,call on/upon,call up;按照拼法歸類如:all,ball,call,fall,hall,tall,wall,small;按音、形、義容易混淆的詞歸類如:know-no,live(a)-live(v),quite-quiet。(2)引出同義詞或反義詞。教學giant時,它的同義詞有big,great,large,huge,enormous,immense;反義詞有little,small,slight,minute。(3)一詞多說:如教詞組be interested in時,可舉出表達同一意思的短語be good at,feel/take an interest in,be skilled in,be expert at。(4)一詞多義:如教face時,可歸納出幾種意思:the front part of the head(面孔),look or expression(表情),surface;ade(of building),front(表面,建筑物的正面、前面)。(5)基礎詞匯與專業詞匯對比:許多詞匯在基礎英語中是一含義,而在專業英語中是另一含義。如:concrete(具體存在的,實物的)混凝土制的;diver(跳水者)—引水閘;Mouse(老鼠)—鼠標。除了以上學習詞匯的方法外,我們還強調在語篇、語境或交際情景的線索中猜測詞義來學習、鞏固和運用詞匯。
三 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掌握一定的詞匯量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就變成了高職學生學英語的主要目標。學英語主要是用來閱讀一般題材的英文資料,如科普讀物、人物傳記、生活小常識和與專業有關的英文資料,以便獲取所需信息,學習和借鑒國外一些先進的科技知識。另外,目前考試的閱讀量不斷加大,所以,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與閱讀速度和方法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學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閱讀速度慢,閱讀方法不當,容易影響閱讀效果。如何提高閱讀速度,正確理解文章內容呢?第一,要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擴大視幅,視幅的控制長度為4~5厘米(即20個字母左右),注意力應放在關鍵詞上,以快速獲取新的信息。第二,使用猜詞法,在弄清句子的語法、結構特點的基礎上,通過上下文定義解釋、比較對應、經驗常識、生詞所處的語言環境、引導性詞語線索與方式去猜測詞義,如:Black does not want to work hard. As a result he is in the red now.句中單詞“red”不能理解為“紅色”,根據上下文的含義可猜測為“負債、虧損”。又如:He drove his pigs to the market last night.詞句不能直譯,要根據經驗常識,可譯為“昨晚他鼾聲如雷”。第三,學會辨認主題句。主題句是文章段落的中心思想,其他句子是對主題句的解釋、展開和論證。閱讀認準了主題句,就抓住了中心思想,可縮短閱讀時間,并很快地獲取信息。一般而言,演繹型段落的主題句應放在段落的句首,歸納型段落主題句放在段落末,主題句放在中間是開始提出問題或理由,主題句加以定型再擴充與加強。找出段落的主題句后,要求學生弄懂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內在聯系、句子的類型、句子的功能,此句與彼句之間是連接、轉折、對比還是并列?第四,當閱讀一篇文章時,審題也是關鍵,從題目中判斷文章的體裁,記敘文注意情節,科普文應注意事物的空間關系,議論文應注意作者的論點怎樣闡述、得出的結論。這樣引導學生從文章的體裁、主要內容、篇幅結構、作者意圖來進行判斷和推理,概括中心思想,獲得所需信息,得出文章的結論。
參考文獻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李庭薌.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吳棠.中學英語教師手冊[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