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基于此,筆者將探究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高校 思想品德教育 改進措施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2-0056-01
思想品德素質在人的綜合素質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頻繁交流,人們越來越重視交往對象的品德,因而品德教育越顯其重要性。教育工作者們要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重視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學生做新時期的“四有”人才,將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貫徹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教育工作中。下面,筆者將結合實踐經驗,總結改進高校思想品德的教育措施,以期能夠幫助高校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一 抓好“兩課”教學,樹立正面的引導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認真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按照教育部頒布的《關于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的要求,依據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不同的思想品德教學計劃。有效地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世界、分析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進而逐漸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二 抓兩頭,帶中間,形成德育工作的鏈條
學校要重視學生的入學教育、日常教育以及離校教育。對于入學初期的基礎教育,學校要給予足夠的重視。新生入學之始,對其進行以軍訓為主的傳統革命教育、形勢教育以及校風校紀教育,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促使其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全身心地投入。其次,學生在校期間,教育工作者要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通過這種滲透教育、疏導教育以及示范性教育,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主要是進行學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這時可邀請往屆有成就的學生回學校進行報告會,通過現身說法,引導畢業學生正確地處理自身和社會的關系,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目標,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不斷地磨煉自己。
三 建立健全的德育教育體系
學校重視德育工作,首先應改革德育課。德育課要聘用專門的教師擔任,促使德育課逐步地走向課程化,將教學工作和德育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對德育教育的重視。其次,學校要加強師德建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著學生,師德關系到學校學風和校風的建設,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要提高自身的道德自律精神和專業素養,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流暢地將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課程中。第三,建立健全的德育教育網絡,進行全面的綜合育人。學校要建立一支由黨委、學生處、班主任以及教學、管理、服務人員構成的專職、兼職相結合的德育工作隊伍,從而使思想品德教育全面貫徹到學校教學的各項工作中。
四 與時俱進,思想品德教育網絡化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也逐漸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忽視了現代化技術手段的使用,就會縮小教育的空間。因而,高校思想品德教育,也需要盡快地實現現代化,積極地擴寬思想品德教育的信息傳輸渠道。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正確地對待網絡的滲透問題,加強對大學生的德育引導,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教育和武裝現代大學生,幫助他們學會冷靜地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明辨是非、真偽,通過這些手段增強學生抵御網絡垃圾的影響的能力。
學校在進行多媒體網絡教育的過程中,要建立具有可接受性的校園信息網,通過生動的多媒體軟件,來充分地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聲像交融、圖文并茂的優勢,將思想品德教育從平面教育逐步地引向立體教育,從單向教育引向多特色的教育,從而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生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此外學校還需普及網絡的使用知識,提高大學生的網絡素養。在提高學生使用互聯網的水平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分辨信息、選擇信息以及處理信息、綜合利用信息的能力,使互聯網發揮積極的作用。
五 學以致用,思想品德教育實踐化
人的成長是在實踐和自身的不斷努力中實現的,因而加強學生的實踐是提高學生思想品德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這種方法能磨煉學生的思想意志,使學生真正地走向成熟。
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能夠更好地接觸社會、認識社會,將自己所學的各種知識真正地服務社會,奉獻人民,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人生的意義,從而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真正地激發大學生奮發向上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加深對鄧小平理論的理解,從而使其愛國熱情真正轉化為報效祖國的行動,實現大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
總之,大學生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力量,其思想品德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因而高校應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采取積極的措施,做好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高校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除了強調時代性、實效性、針對性和主動性外,還需要豐富教育內容,不斷地改進教育的形式,從而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可接受性,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徐冰、劉文東.對增強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實效性的思考[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2(7):47
[2]趙蕓.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0(19):258
[3]楊鳳英.高校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4):1
[4]張雙寧、鄭玉中.淺談高校大學生品德教育[J].絲綢之路,2009(18):103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