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知識,精彩人生。老師應經常與學生交流積累知識的方法和經驗,打消學生的畏難情緒和心理負擔,讓學生自主、愉快地積累知識,提高能力。
積累知識要有一個好記性。介紹記憶方法的書不少,也常聽到某某人有非凡記憶能力的說法。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天生的具有超常記憶能力的人?我只能說或許有。但是,我認為正常人的超常記憶能力完全可通過后天的培養來獲得。據說被認為具有超常記憶能力的某著名學者在回答“您是怎么記住這么多東西的”提問時,只答了兩個字“重復”。我有相同的體驗。我通過幾年不斷地“重復”記憶,現已能背誦280多篇長短不一的詩文。這說明好記性并不神秘,它可借助一些方法技巧和不斷重復來培養。
一 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能產生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做好想做的事。興趣可以根據需要來培養。作為一名教師,我越發覺得在記憶積累知識方面應給學生做示范,于是“示范”促使我產生興趣,興趣讓我有了收獲。
二 借助一些方法和技巧培養識記能力
培養好記性首先要把知識識記下來。識記有一定的方法技巧,只要善于在學習和工作的過程中發現與總結,就能探求到適合自己特點及需要的方法與技巧。下面就從記憶詩文的角度談一談。
1.把握整體
不管識記篇幅長一點的詩還是短詩,或是別的什么知識,都應先進行整體閱覽,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再去識記,切莫看一句記一句,這樣容易使人產生疲勞,疲勞使人生厭,進而導致放棄。
2.理清思路,理解文意,分層識記
詩文都有作者的思路。詩一般是按照起、承、轉、合的思路來寫,其他文章的寫作思路沒有統一的要求,但都可以找到它的思路。找到思路后以句群為單位劃分大小層次,并依層次逐一識記,然后連貫起來整體回憶至熟記。我用此法把白居易的《長恨歌》分成兩個大層次、十二個小層次,很快記了下來。劃分層次不一定要嚴格按照作者的思路,可根據自己的認知思路來進行劃分。在按思路分層次的同時,還應理解句子、字詞的意思,力求理解性地識記。理解文意也不必強求達到什么標準,可先采用自己的認知,正與誤留待以后甄別。
3.分析思路結構關系
先看一看段落、層次之間是并列、遞進還是轉折關系,然后找到關聯詞語著重記憶,它是以后重復回憶時的備忘標志。特別要留心每個段落、每個層次的首句及首句的第一個詞,以備重復時作提示用。
4.以關鍵句為抓手幫助識記
所謂關鍵句,在詩詞里指的是被千古傳誦的名句,在其他的文章里是指中心句或能體現中心的句子,也可以是讀者自己喜愛的句子。然后以此為抓手識記其前后的層次、句子及內容。這個抓手也可以作為重復的備忘標志。如陶淵明的《飲酒》詩一共十句,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正好處在詩的中間部位,前后各有四個句子,前后首句第一個詞分別是“結廬”“山氣”。如果過一段時間回憶這首詩時,我就用它來作提示,整首詩便從腦海里浮現出來了。
5.分析句子結構幫助識記
詩詞曲平仄押韻的結構特點,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識記,還可以幫助我們在重復記憶時快速找回淡忘部分的詞句。我在記憶屈原的部分詩句、白居易的《琵琶行》《長恨歌》、張諾虛的《春江花月夜》時用的都是這種方法。同樣,利用整句結構、駢偶句結構等特點都能起到這樣的作用。了解了駢偶句的結構特點,識記和重復記憶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會容易得多了。
6.展開聯想和想象,將文字轉換成畫面形象來加強識記
優美的文字通過聯想想象能轉化成鮮明的畫面形象,將抽象的文字變成形象的實物來識記,既便易又增速。如《琵琶行》里描寫琵琶女彈奏技藝的這段文字,就可以轉換成這樣的畫面情境:在秋風瑟瑟秋月倒影江中的夜色中,琵琶女應邀到白居易及朋友的船上,已有幾分酒意、身著青布長衫面龐清瘦精通音樂的白居易和朋友,注視著面容憔悴、神情羞澀而憂傷但仍有幾分秀色的琵琶女,帶著同情憐愛的心情請她彈奏。接著進一步把琵琶女演奏的初試——大小弦配合——強弱高低音變化——結束等環節形象化,從而再根據形象對應文字一一識記。例如,描寫大弦、小弦相和鳴的文字,一個把琴弦撥弄得出神入化似仙非仙的形象就躍然紙上,我們可根據這個形象來銘記其文字。我認為這種文字和畫面形象相結合的識記方法效果最佳。
三 重復
識記有方法技巧,但是識記下來的知識難以一勞永逸,永不忘卻。要把識記下來的詩文或其他知識長久地銘刻在腦海里,必須不斷地去重復溫習。重復溫習有兩種方式,一是動腦回想,二是用筆書寫回憶,后者效果更佳,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現實中還沒有人證明過具有過目后從不重復溫習就能終身不忘的好記性。要想擁有好記性,就需要在不斷的重復溫習中獲得,唯有如此,才能一勞永逸,永不忘卻。
多記憶、積累一些好詩詞、好文章、一些有用的知識,在工作與生活中大有裨益。要達到這一目的,我認為對善于重復溫習的人來說并非難事。重復溫習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事情,所以好記性沒有秘密。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