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這一大好形勢下,如何讓思想品德課堂脫掉枯燥、乏味、說教式的帽子,努力向最受學生歡迎的課堂這一目標邁進,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作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就如何讓思想品德課堂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堂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 受學生歡迎的思想品德課堂導入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任務明確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政治教師要在師生互動的第一時間,把學生的思維轉移到課堂學習上來,把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起來。在講《掌握交往藝術提高交往能力》一課時,我給學生講了一個幽默的故事:一個年輕人要到北村去,可不認識去北村的路,他問一位老人:“喂,老頭,去北村還有幾里?”老人說:“還有三百八十丈。”年輕人說:“路怎么講丈?”老人說:“因為你不講理(禮)。”然后啟發學生文明交往應禮為先,同時要掌握交往藝術,提高交往能力,隨之進入新課教學。可見,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也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揚、動聽、氣勢磅礴,就很容易吸引聽眾。導入得好壞與否,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 受學生歡迎的思想品德課堂應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課堂
每個學生的頭腦,都是能被點燃的火把。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盡可能地自己解決問題。我們的教學就是把“老師讓學生學”轉變為“學生搶著自己學”。老師越勤學生越懶,反之,則學生越勤。
有這樣一節課,一名老師給學生布置問題,小組合作完成。第二天課前,讓學生在黑板上進行板書。而黑板完全不夠用,學生的熱情高漲,積極性超強。整個過程用了不到20分鐘。之后各小組進行互批互改,一節課下來學生們談感受,有的說:“我的課堂我做主。”連平時很調皮的那個男孩都說:“老師要我說這就是50多個學生在教你一個學生。”是啊,這句話說得多好。一個老師教50多個學生,怎比得上50多個小老師的集體智慧。這也正是學生合作的魅力所在。
三 受學生歡迎的思想品德課堂應該是生活化的課堂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遵循“三貼近原則”,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例如,我在教學“兩代人的對話”時,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了這樣的教學情境:選取電影“九香”中母親含辛茹苦撫養孩子的鏡頭,配上滿文君的歌曲“懂你”,讓學生反復看、反復聽,盡管我沒說話,但學生的思維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此時此刻,他們的內心因為受到感染而百感交集,感動、幸福、激動、愧疚……各種心情交織在一起。就這樣,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去與父母溝通,從而盡到孝敬父母的責任。
四 受學生歡迎的思想品德課堂應是情感化的課堂
索利特爾富在他的《教育心理學》中說過:對學生多一份期待、多一份認真、多一份信任、多一份鼓勵,他們同樣會給我們多一份的驚喜。明白了這個道理,在課堂教學中,我時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一節課的開始,我試著采用鼓勵性的語言、微笑的表情去激勵學生,感染學生。我還運用在不同的情境下使用不同的眼神:當發現有學生注意力分散時,用目光去暗示、提醒;當學生回答問題膽怯、畏縮時,用目光去鼓勵、支持;當學生犯錯誤時,目光應嚴厲而誠懇;當學生有所進步時,應換成贊許、信任的目光。從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增進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五 受學生歡迎的思想品德課堂應重視及時有效的評價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鼓勵和信心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贊揚,初中生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自信,為此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點評激勵。對發言精彩的個人評為“超級女星或男星”,對表現好的小組可評為“超級小組”,既鼓勵了本組成員,又對其他小組起到了督促激勵的作用。可見對學生科學有效的評價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以上是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所總結的幾點經驗,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探索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努力向最受學生歡迎的課堂這一目標邁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