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意學
教育家洛克說過:“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是兒童應做的事,也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游戲可以把索然無味的漢語拼音教學變成一件學生喜聞樂見的事;興趣才是學生求知的前提、學習的動力和成功的密友。在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取得預期效果。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在學習漢語拼音前,可給他們講故事。學生們會被故事內容深深地吸引住,聽得入迷,這時候我告訴他們,只要學會了漢語拼音,就可以自己閱讀有趣的拼音讀物,了解許多沒有看到過、聽到過的事,甚至可以去編故事、寫故事,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被激發了,就會自覺地、主動地去學。在拼讀練習的教學中,我還專門設計了“找朋友”的游戲,就是把聲母卡、韻母卡分別交給學生,哪幾個能組成老師要求的音節,他們就是好朋友;我也常和學生一起做“摘蘋果”的游戲。版畫蘋果樹將聲母、韻母分別寫在半個蘋果的貼片上,拿對了聲母、韻母卡片,合起來就是一個蘋果。此外,我還領著學生玩捉迷藏、訓練練拼“開火車”識字比賽等趣味性活動。
在拼音教學中恰當地安排各種游戲,不但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二 巧編兒歌,讓學生輕松學
兒歌以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而受到低年級學生的普遍喜愛。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這一特點,把大量的兒歌引入課堂,使兒歌成為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在漢語拼音教材中,字母教學都配有插圖,以圖中事物的形狀、體態或提示字母的音,或提示字母的形,所以在開始教漢語拼音時,我根據教材中的圖,將每個字母都編成一句有趣的兒歌,便于學生記憶。如,我做示范,“小姐姐聽廣播,右下半圓b,b,b”后來,我讓學生聯系情境圖找出與字母的相似之處。如在學p時,我問:“小朋友準備怎么記住p的樣子?”學生在我的啟發下觀察思考后,學著編兒歌:“小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圓p,p,p”。我聽后大加表揚。后來的漢語拼音學習,基本上是學生自己編兒歌記字母,我只是稍加指點。如“姐姐弟弟來摸瞎,兩個門洞m,m,m”,“小猴子,嘴兒饞,ch了杏子ch李子,ch了李子ch柿子,ch了柿子鬧肚子。”“椰子樹上椰子多,左i右e,ie,ie,ie”,“我愛北京天安門,左a右n,an,an,an”等,這樣不僅讓學生對學習漢語拼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也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編兒歌,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記住拼音字母的音、形,還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充滿韻律的課堂節奏,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說唱,枯燥的字母學習就會變得輕松有趣。
三 融入生活,鞏固學
拼音符號抽象枯燥,若與生活聯系起來,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拼音服務于識字、閱讀以及學說普通話,這一作用的發揮不僅要在學完拼音之后,還要體現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在拼音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語言情境,將學習拼音與識字訓練和聽、說、閱讀結合起來。其做法是:讀音節、口頭組詞、再說話。如教學了音節ma,學生組詞“媽媽”,我板書“媽媽”,然后用親切的語言說:“媽媽是最疼愛我們的人,你想對媽媽說什么?”學生都能說出“感謝媽媽”之類的句子,然后我抓住時機,讓學生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向其他學生介紹一下各自的媽媽。這樣教學,學生都能說幾句關于媽媽的句子,甚至有的還能說出一段有意義的話來。在和諧親切的語言環境中,學生學會了拼音,認識了詞語,訓練了說話,一舉三得,教師只需引導得當,就可以輕松實現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活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開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拼音教學也不例外。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我們要把學拼音和識字、閱讀、學說普通話緊密地聯系起來,多方面訓練學生的聽說、讀、想象與創新能力,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力求使我們的拼音教學生動有趣。通過師生互動,把學習主導權交給學生,讓樂趣伴隨學習的始終,真正實現寓教于樂,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快樂,在快樂中增長知識。
總之,學好拼音,對實現學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宏偉目標具有特殊意義。漢語拼音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關鍵在于教師要精設計,巧安排,讓學生巧學、巧思、巧記,使枯燥無味的拼音學習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在學習拼音的同時產生豐富的想象,讓學生不僅正確地掌握拼音知識,而且還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敏捷的思維能力。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