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感人心者,莫過于情。”“情”是人們根據某種價值標準去評判某種事物時所產生的情緒體驗,是教育對象完成從知到行轉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和條件。而作為語文老師,能否把情感教育寓于教學中則直接關系到語文課的收效,因此,語文課中如何運用好情感教育,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語文課 情感教育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2-0104-01
情感是教學教程尤為重要的心理因素,作為傳授知識的教師來說,應抓住情感,寓情于教,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水平。那么,在教學中應怎樣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呢?
一 吃透教材,準確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語文教材提供了豐富的情感因素。“詩言志”,志者,感情也,詩來自感情。“五情發而為辭章”“文質附乎性情”“情者文之經”等,這些無不說明語言文字是表情達意的工具,文章是一個承載多種情感信息的載體。由各類文章構成的語文教材是一個儲滿情感的倉庫。語文課必須進行情感教育,依據文章情境創設教學情境,展現多層次、多形態的情感氛圍,以“文章情”為基調,用“教師情”來誘發、喚起“學生情”。
要想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使“文章情”感染學生,教師就要熟練地掌握教材,細心地體味感情,吃透教材。羅曼#8226;羅蘭曾說:“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教師要把知識和感情傳授給學生,必須在備課時首先增強自身對課文的真切感受,應擁有豐富的知識和飽滿的思想感情,應運用已有的語言文字知識,去熟悉、研究課文,對文學作品進行感受、體驗,并通過作品語言領會作品內容,通過自己的感情來領悟作家情感的脈搏,引起感情的共鳴,并把這種感情積累來,作為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前提條件。
二 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如果能以靈活多變、新穎獨特的導入語,或有意識地創設一些能引起學生精神活躍的問題,把學生帶入新鮮的情境中,就容易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情感。
三 借助朗讀,激發學生情感
許多優秀文學作品都蘊含著美的情感,給讀者以賞心悅目的美感。作為語文教師應具備飽含感情色彩的語言,這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情感有著重要影響,尤其是語文教師的朗讀,成功的表情朗讀,可直接給學生一種美的感受。它將無聲的語句變為有聲的語言,把課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感到活生生的形象,對作品內容心領神會,從而收到“其義自見”的效果。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手段,以情發聲,以情帶語,根據不同作品的不同內容,用不同的語音、語調來進行朗讀,該昂揚時昂揚,當低沉時低沉,讓濃郁飽滿的情感進入學生的心田。
課堂上,除了教師成功的表情朗讀外,還要重視指導學生的朗讀,因為朗讀能調動學生眼、耳、口、腦的共同活動。通過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詞句篇章,領會其語言的感情色彩,再現作品的藝術形象,把學生吸引到作品意境之中,使之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喚起感情的共鳴。正確、動情的朗讀是連接教師、教材、學生三者的感情橋梁,它會讓語文課變得朗朗有聲,情趣盎然。在這樣的情感氛圍中,何愁學生不能得到美的享受、愛的熏陶呢?
四 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課堂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的過程。學生是認識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是具有獨立地位和極大認識潛能的實踐者,因而要把教學過程組織成學生動腦學習、積極獲取知識、增長智慧和才干、陶冶情操的過程。現代心理學認為:學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圍中,才能迸發出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火花。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學生能自主地選擇,平等地和他人共同交流,也能更多地意識到人的力量,因而作為自己生活的設計師而變得日益自主和有創造性。我在教學中比較注重這種氛圍的營造。上課時,我會對學生進行組織管理,但絕不是凌駕于學生之上的“教師中心”式管理。我的組織管理是為學生樂于學習語文、創造寬松和諧的氣氛和環境服務的,是為學生自我駕馭、開發潛能服務的。當面對一個問題,學生有自己的看法、不同的觀點時,我會鼓勵他們敞開思想、暢所欲言,發表不同的見解,沖破知識的“禁區”。一旦發現學生思維中萌發出新知的幼芽,則給予更大的鼓勵,激發他們向更廣泛、更深層次的知識領域探求。同時,還要對學生實行“泛愛”,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感受到教師給予他們的溫暖,并隨時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不偏愛、不苛求。實踐證明,民主、平等、融洽、和諧是教學過程中師生情感交流的潤滑劑。師生關系融洽,教師熱愛學生,學生也熱愛老師,就會愛屋及烏,愛你所教的學科。語文教師要使自己輸出的各種信息樂于學生接受,就要克服自己的“領導中心”“自我中心”“教師本位”的權威心理,防止我令你行的命令主義或強迫教育。
語文教學是門綜合性的藝術,其知識面廣,包羅萬象,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都可在語文課上有所涉獵,但學習并不是教師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自己的頭腦中裝進學生的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隨時隨地都在進行心靈的交流。要想為師生之間心靈的接觸提供廣闊的空間和渠道,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以熱烈的情緒、真摯的感情、和藹的態度、生動的語言來吸引學生,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情感的感染、美的陶冶、理的啟迪。這樣,語文教學才會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語文課才會獲得學生的青睞。
參考文獻
[1]魚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2]朱小蔓.情境教育與人的情感性素質[J].課程#8226;教材#8226;教法,1999(1)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