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家長的責任,有的父母因孩子的成績一時不理想,便十分焦急,常抱怨、斥責,甚至對孩子進行懲罰,又不知怎樣幫孩子,從哪里入手。我認為首先要從作業抓起,規定孩子放學后必須做好作業,并進行檢查。口頭作業、復習、預習作業也不容草率,而孩子往往比較討厭做作業。我很理解家長們繁忙的工作,但是你們忙的希望是什么,還不是為你們的孩子,要時常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真正細心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給予孩子最需要的。教育孩子不僅指學校教育,還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家長是家庭里的老師,孩子在寫家庭作業的時候,遇到不懂的題時家長就應認認真真加以輔導,了解孩子具體的學習情況,并給予正確的指導。現在孩子小,很多事都不懂,就是調皮一點,貪玩一點,所以家長要經常觀察小孩的學習狀態和了解其作業完成的情況。
其次,要與孩子多交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時間的長短并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時間,坐下來問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孩子一起做作業。特別是一些學習速度比較慢的孩子,更應該多觀察,幫助他找到原因。多和孩子交流思想,溝通情感,陪孩子看一些有益于他們身心健康的書和電視節目,并交流觀后感,培養孩子的鑒賞能力。
另外,加強對孩子的課外時間管理。平時看到孩子晚回家,一定要問清原因,有必要時可打電話與老師聯系,一定不能留下時間管理上的空白。因為現在的學生大多感覺學習壓力大,有時就會選擇放松一下自己。這樣就很容易出問題。另外,在星期六或星期天的休息時間,也要對孩子的活動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掌握,多鼓勵,少批評。多正面引導,少橫向批評打擊。
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給孩子健康的學習、快樂的學習搭建一個很好的平臺和創建一個良好的氛圍。學校老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技能,要求學生學習專心、細心,勇于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書寫要工整、清潔、準確,不能虎頭蛇尾或龍飛鳳舞。平常想問題、做作業時,要求準確迅速,在質中求快,語言表達務求清楚、生動,手工操作、口頭背誦務求熟練。多讓學生提問題,學生總是充滿好奇心和疑問的,他們走進教室時,帶著滿腦子的問題,老師在回答他們問題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通過情節、故事、疑問等激發學生質疑的興趣,從小就養成動腦思考的好習慣,老師教書時不應以教知識為目的,而應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思考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學生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主。
學習方法:一是要求學生認真抓好課堂45分鐘,這是黃金時間,術業有專攻,老師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最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理解能力,所以緊跟老師,牢牢抓住這45分鐘尤為重要;二是要讓孩子們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不能讓他感覺到學習是一種負擔,是一種壓力,這是很多家長都容易犯的錯誤,孩子也沒有學習的興趣,如果還非要逼著孩子去學,會帶來更嚴重的負面影響;三是不能對孩子寄予過高的希望和提出過于苛刻的要求,因為孩子從小就有種無形的心理壓力,他一旦達不到你給他既定的要求和目標,他會很容易喪氣,加之家長沒有正確引導和批評,很可能導致埋沒一個天才,因為他們的心靈是幼小的、單純的,要循循善誘,欲速則不達,玩是孩子的天性!要讓孩子在快樂中收獲知識。
要多給孩子鼓勵,不要過多批評和指責孩子,說得多了時間長了,他會很反感,變得不在乎,因為孩子是在鮮花和掌聲當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在不違反大原則的情況下,你的掌聲一定要多于你的罵聲。有些家長認為,表揚他會自滿,其實錯了。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霸氣和自信心,在我的眼里沒有驕傲之說,只有“自信”兩個字,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最大差異。
要培養孩子動手的能力和廣泛的興趣。我認為,孩子的行為只要不觸及生命危險和不違反道德規范,任何事都可以讓他們放手去做。孩子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只有自己親自實踐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孩子是玩出來的,不是逼出來的,為什么有些家長說自己孩子成績越逼越差,就是這個道理。學習是從“書外收獲到書里”,不是“從書里收獲到書外”,我不贊同家長對孩子的過多限制,這是在扼殺天才的智慧。所以我的教育方法是自由的、開放的、不過多干涉。彎路走多點,未曾不是好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們才起步,如一張白紙,需要我們家長、老師和社會一起去開墾和填寫。一個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所以我們要善于挖掘、善于發現,及時給予支持和鼓勵!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