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實踐家馮恩洪認為:“我們的教育要教會孩子干什么,學會做人比學會做學問更重要。要引導孩子先學會做人,而后是做學問,學會做文明人,學會做中國人,學會做現代人,學會做社會主義的人。”筆者認為馮先生的話說出了素質教育的實質,它是情感的教育,是人格的教育,其中的情感教育是學生學會做人的前提。在教學中,我們不妨采用由淺入深的方式使學生擁有健康的審美感受,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數學 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2-0139-01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由此可以看出,對學生進行情感、信念的教育是初中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
一 新課改培養學生數學情感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自信心作為教育的一個目標,以此促進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動力與能力。數學的發展歷史表明,許多輝煌成果的取得,往往來源于敏銳的數學直覺、驚人的想象力以及追求數學美的思想。所有這些都表明:數學能力不僅包括對知識的掌握,更離不開豐富的情感因素。美國心理學家威廉#8226;詹姆士通過研究發現,一個沒有受到情感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當他受到情感激勵時,其能力可以發揮到80%~90%,也就是說,同樣一個人在通過充分的情感激勵后,所發揮的能力相當于激勵前的3~4倍。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基礎數學教育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國際比賽中常常摘金奪銀,但是我們必須看到“高分下的危機”,諾貝爾科學獎伴隨著20世紀走過了百年歷程,已成為全人類科學事業中的最高榮譽,不愧為世紀輝煌,但迄今為止,尚無一位中國籍人士獲此殊榮。我們的數學“尖子”人才在科學研究中取得的創造性成果并不多,這一現象與數學教學中不注重數學的興趣、應用性是分不開的。這些缺陷,恰恰表現在學生缺少數學的直覺意識、想象能力、審美能力等情感因素。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把數學作為一個篩子,更多的是起到選擇與淘汰的作用,其結果是導致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很多人以一種被淘汰的心態走向社會,這種心態會影響他們一生的發展。因此,在新課改中數學的情感教育尤為重要。
二 新課改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
1.加強情感投資,貴有愛心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自己對數學的情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對數學的情感。教師應熱愛自己的學科,應有嚴謹的教學態度,并有發自內心的對數學的感情和思維,把講數學課當成是一種享受,那么對于學生而言,很自然地也就會去愛數學,把上數學課當成一種享受。積極健康的情感的核心是愛,愛是營造輕松、和諧課堂的基石。每個學生都想得到老師的愛,每個學生都應該擁有老師的愛。老師的愛是和風細雨,能滋潤學生的心田;老師的愛是催化劑,能激發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活動中。教師愛學生,應包括對學生的關心、信任、欣賞、寬容、尊重和嚴格要求等。教師應對每一位學生都充滿愛心,愛得自然,愛得真切,愛得投入,愛得心甘情愿。正如贊可夫所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法就會變得高度有效。”
2.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情感
第一,精心設計課的引入與結尾。引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前奏曲,而課的結尾也是一堂課的重要環節。所以,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向學生提出巧妙、新穎的問題,在學生頭腦里產生疑問、造成懸念。引入與結尾可采用趣味法——把與教材有關的趣味知識故事引入課堂;也可以采用聯系實際法——因為數學本身來源于生活,學習數學也就是為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生當然對實際問題很感興趣;還可以采用懸念法、對比法等。如在講“完全平方公式”引入課時,與學生比賽計算1992=?學生拿起筆算起來,而教師不加思考地寫出了答案,這時學生急于想知道教師是怎樣得到結果的,從而造成懸念,趁此介紹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這樣學生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
第二,加強直觀教學。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特征。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加強直觀教學,使學生的思維由直觀逐步向抽象過渡。如幾何第一冊的彩頁“北京立交橋”“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模型”等幾何直觀圖形的介紹。其次,教師要充分制作數學模型,加深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直觀理解。如講解中心對稱圖形時可制作其直觀演示模型時,讓學生理解若一圖形繞其中心旋轉180°后能與原來圖形重合,則它為中心對稱圖形的特征。這樣,學生判斷中心對稱圖形時便能回憶起直觀演示時的情境,很快做出正確的答案。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持續學生的情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持續學生的數學情感。一是要養成學生按時預習、復習、獨立作業的習慣。課前預習可讓學生先感知教材內容,為上課時更深刻地掌握目標內容奠定基礎。課后復習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學生作業獨立與否直接影響教師對學生掌握目標內容情況的評估。二是要養成學生專心致志,積極思考的習慣。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有意注意,調節好學生的無意注意,為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創造良好氛圍。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考慮情感因素,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上是我對初中數學課堂情感教學策略的粗陋之見,在今后的工作中還需不斷加以完善、提高。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