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正確看待數學課堂沉默,開創生動活潑的課堂局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其想象力,把課堂主體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課堂教學 吸引 注意力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2-0153-01
新課改已走過八個年頭,作為數學老師如何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變被動的“接受式”課堂為主動的“思維式”課堂?許多老師感到數學課上學生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不活,學生沉默不語,“金口難開”,易產生思維惰性與新課標理念的要求極不相符。下面我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對沉默數學課堂的認識及打破沉默現象應采取的對策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正確看待課堂的沉默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處于沉默狀態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良性的沉默,表現為課堂秩序井然,學生注意力集中,是良好教學節奏的體現,也是教師“布白”的藝術,是教師駕馭課堂能力的表現,它可以使學生有時間去理解和思考新的看法,并將它融入頭腦的現有圖式之中。二是不良的沉默,即惡性沉默,主要表現為學生積極性不高,不思考問題,不配合教師,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思維“靜靜”等待。這種惡性沉默,是危及新課程教學良好教學效果的一個重癥,特別是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而言,它可使學生養成思維懶惰的壞習慣,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究能力。
二 氣氛“活”起來,思維“動”起來的課堂特征
新課程觀認為,課堂不再只是承載特定知識的文本,而是學生生活世界的體驗;課堂不再是教學計劃和目標的簡單實現,而是師生共同探究新知識的過程;課堂不再是由教材這一單一的因素構成的靜態課堂,而是教材、教學環境、老師和學生等眾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動態的、生長的構建過程。“動”起來的課堂,有師生間的對話交流,更有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他們都是基于真實的體驗和感受,教師不再是把現成的結論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地去觀察、思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獲得相關結論的過程。
三 如何讓沉悶的課堂“活”起來,學生的思維“動”起來
首先,要把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其次,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是教學的核心,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引發學生的質疑、探究和發現精神,讓學生在質疑、探究和發現中獲取知識和經驗。問題是放飛思維和想象的金鑰匙,問題的出現往往會使學生產生一種解決問題的渴求,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另外,要適時地運用恰當的評價方式——賞識教育。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適時地加以賞識和鼓勵,大大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并增加他們思考與回答問題的勇氣,從而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總之,打破課堂的惡性沉默,實現師生間及學生間的動態信息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從而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讓課堂氣氛“活”起來,學生思維“動“起來,有助于全體學生的今后發展,并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法雷爾、余艷.反思課堂交流——亞洲案例[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2]〔美〕喬怡.完全積極的教學——激勵師生的五種策略[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