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的應用也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中學數學是基礎學科,是培養人與提高人的文化素質和科學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和廣泛的應用性。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形成用數學的意識,具有適應生活和社會的能力,這是把數學教育轉到提高公民素質教育軌道的一個重要措施。目前,大部分學生動手能力差,應用意識弱,長此以往,將會學而無用,適應不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數學教育必須重視數學應用的教學培養和應用能力的培養,要求廣大教師在教學時,應著眼于學生生活的經驗和實踐經驗,開啟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揮學生的應用意識,那么應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現就此問題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 引導學生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
1.利用生活素材進行教學,使學生記清數學知識的實用
數學知識的應用是廣泛的,大至宏觀的天體運動,小至微觀的質子、中子的研究,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甚至某些學科也取決于對數學知識的應用程度。馬克思曾指出:“—門學科只有成功地應用了數學,才真正達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滿著數學,作為數學教師,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產生興趣。
2.收集應用事例,加深對學生數學應用的理解與體會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發展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數字化的家電系列、宇航工程、臨床醫學、市場的調查與預測、氣象學……無處不體了現數學的廣泛應用。讓學生搜集這些信息,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體會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與信心,更可以幫助學生領悟到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五章中,“數據的收集與表示”,教學中學生搜集了本地“空氣的污染指數”和“空氣質量”的有關數據,收集了近三年來學生自己的身高、體重、視力等身體狀況的變化數據。通過收集、描述、分析的過程,得出自己的身體成長狀況是否合理地加以判斷,并為今后營養素的搭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身體的身心發展決策提供依據。這樣既滲透了環保教育,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
二 引導學生參加課外實踐
實踐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起著重要作用,聽到的終會忘掉,看到的才能記住,親身體驗過的才能理解和運用,因此,要加強課外實踐活動的教學。比如,學完“垂線段最短”的性質,利用體育活動時間讓學生跳遠,并測出自己的跳遠成績;學完分圓后,讓學生制作五角星圖案;初步統計后,讓學生自覺地去估算學習成績的波動情況等。這樣做,學生既梳理了知識,又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經常讓學生去實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就會逐漸形成,這是促進學生數學素質提高一條有效途徑。
三 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從知識的掌握到知識的應用不是一蹴而就,沒有充分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就不會形成的。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引出數學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善于把課堂中書本上的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把所學知識和思維方法遷移到解決實際問題中來,形成解決具體問題的有效方法和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1.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
大部分學生經過課堂學習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這些實際問題都已經經過處理,各種條件與問題都比較凸顯。然而,實際生活中的數問題卻并非如此,因此,要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識的實際問題或情境。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家庭中的數學實踐活動
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在生活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與父母在一起生活,家里的一切建設都離不開數學應用。讓學生參與其中,無疑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大有裨益。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家庭中的實踐活動。這個工作可分為兩方面進行:一方面,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另一方面要聯系家長,配合老師,大膽讓學生參與進來。比如,讓學生參與家庭管理活動,讓他們了解家中每月的糧、油、副食、水、電、氣等基本生活的開支情況,即共需要開支多少錢?照這樣計算,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的每月的結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購置一臺1200元左右的彩電,根據家里每月的結余,幾個月后可以買一臺?通過這些活動,促使學生從家庭這一特殊的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讓學生以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數學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在樸素的問題情境中,通過搜集、交流、分析、整理、運用,逐步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培養和強化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在應用中感受到創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好學數學的信心。
3.引導學生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要聯系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積極開展智力活動,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來解決數學問題。比如,小明的家里有一間大廳要用瓷磚鋪設地板,請你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盡可能多地設計出不同效果的鋪滿平面的方法。有的學生說,可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圍繞一點混鋪;有的學生說,可繞一點分別用一種單獨鋪設。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最后得出:正三角形的內角為60°,正方形的內角為90°,三個60°與兩個90°繞一點可圍成360°;6個60°可圍成360°,4個90°可圍成360°。因此,有以下四種鋪設方法:
通過正多邊形拼地板法的設計,進一步提高學生觀察、分析、概括、抽象等能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感受數學美,創造更美麗的圖案,既提高了學習技能,又增加了智慧和才干。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