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二年級在高中學段是為以后學習奠定基礎的重要學習階段。如何學好高中物理對高二學生來說極為重要。本文從提高物理的“悟性”和改進學習的習慣兩個方面來論述高二學生如何應對物理學習中的挑戰。
【關鍵詞】悟性 學習習慣 物理概念 規律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2-0159-01
對學習物理學科的高二學生來說,如何應對學習物理的挑戰呢?
一 提高物理的“悟性”
物理學是一門“悟性”要求較高的學科。所謂“悟”就是要對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理解要透徹,尤其是要對概念、規律的形成過程有透徹的理解,對物理概念、規律內容中所蘊涵的豐富內涵要有確切的解析,最好能將每一個概念、規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清楚,例如,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是: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體的動能和勢能發生轉化,但機械能總是保持不變。這句話很抽象,不易理解,我們要學會質疑:除重力外其他力所做的功等于什么能的增量——機械能;重力所做的功等于什么能的變化——重力勢能的減少;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什么能的增量——動能。這樣把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完全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知識網絡,今后只要涉及功能問題,把這張網展開,一切盡在其中。
為什么有些同學悟性高,學物理不吃力呢?因為他們勤于思考,一個新知識的出現總要問幾個為什么?是什么?怎樣處理?他們聯想能力較強,總能將新知識與原有的知識進行對比和聯系,這樣新舊知識的異同就一目了然,自然對規律的內涵和外延都理解得較透徹,實質上這就是建構主義學習法,即在原有的知識的基礎上不斷伸出新枝,長出新葉。我們都十分佩服歐美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實際上是人的核心能力,也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核心競爭力,他們這種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呢?就是源于他們的興趣和思考,他們能夠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思考得很深、很透徹,甚至立志終身研究它,并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
就高二物理學習而言,我們要弄清楚每一條規律:如何得來的?運用條件和范圍是什么?與相鄰規律的聯系?……只要學生能改變“上課記筆記,復習背筆記,考試全忘記”的機械的學習方法,擺脫“為交作業而作業”的被動狀態,克服作業“依葫蘆畫瓢”的做法,從每一道題中悟得學法,就一定能不斷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從而學好物理。
二 改進學習習慣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學習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習成效,甚至決定著今后的工作效率。物理學習中有些學生解題時從容不迫、靈活自如、簡潔明了;有些學生則渾渾噩噩、步履維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卻仍達不到效果。這究竟是為什么?主要原因在“思”與“不思”“勤思”與“惰思”的原因,俗話說:“刀子越磨越鋒利,腦子越用越靈活。”教師要在物理學習中有意識地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1.學會聽課
物理課堂上聽什么?這是很多學生至今不明白的問題,物理課堂上最核心的是邏輯關系,是對物理現象的剖析,是物理規律的選用和運用。因此物理課堂決不能只求結果,而應注重過程、現象的分析,尤其要養成把文字信息轉化為圖形(像)信息的習慣,這是學習物理的關鍵——物理圖景的描述。
2.要正確對待作業
解題是對物理概念、規律的運用,解題的數量不在多,而在于每道題都應有所收獲,因此作業宜精不宜濫,要在解題中提高分析題目的能力,在解題中“思”“悟”,學會回頭看,提高自己的悟性。同時要在做題的基礎上對知識的運用情景做細致的梳理,要不斷強化自己的理解能力。
3.要勤于總結
物理學習最忌“張冠李戴”,亂套公式肯定學不好物理,如電場強度的公式就有三個,他們適用于不同的電場,學習時要理解清楚;“功”的計算也有很多種方法,每種方法都有它的特殊之處,學習中要注意歸納。總結的另一個作用是把書讀“薄”,物理現象千變萬化,但規律就那么幾條,能夠以規律為主線將各種現象串起來,則任何變化盡在掌握中,這是提高物理成績的秘籍。
4.要學會聯系實際
學習物理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認識、改造自然,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都蘊含著很多物理原理,例如,我們學過多的普勒效應,就有同學聯想到“宇宙中的紅移現象”,應引導他去閱讀“大爆炸理論”,讓他喜歡上天體物理,考入天體物理專業,讓物理成為他一生的追求。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