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物理新課標的學習以及幾年來的教學反思,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面對新教材和學生對教育教學改革的熱切企盼,教師應與時俱進、迅速更新教育理念,盡快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和程式化的教學模式。在現代教育中堅決摒棄以不變應萬變,用“舊瓶裝新酒”的消極觀念。在此淺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 教師應大膽放手,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在應試教育和舊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師仍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講課追求講深、講透,一步到位,大搞題海戰術,以鞏固所教知識。這樣使大量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動力。因此在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構建一種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全體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師絕不代勞。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給予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物理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二 教師應積極地采取探究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
探究式教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參與的、創造性的、探究學習的過程,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應具有綜合功能,所以課堂上應盡量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在探究中,通過教師為學生創設的問題情境,或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創設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老師既要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去探索、去自主學習。如果總是對學生不放心、不放手,不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反而包辦代替,學生很難學會。在教學中,應讓探究小組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充分討論,交流意見,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物理表述能力、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三 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觀念
有些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學習,是因為他們覺得學習枯燥無味,認為學習物理就是把那些基礎知識、解題規律記熟,然后又反復地做題。由于學科特點,學生們普遍認為物理是一門很難學的學科,所以缺乏必要的信心。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理念,而且安排了大量的探究實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列舉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物理素材進行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經常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習上要及時總結表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要通過教學,使學生樂學、愿學、想學,從而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四 充分體現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圍繞基礎知識和基本規律,引用學生熟知的現象去分析、實驗、探究,用學生身邊的物品去演示實驗,學生容易接受。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引進新科技教學手段,如“B超”“Y刀”“紅外線”“雙聲道立體聲”等,體現出物理的特點。
五 注重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應注意深化學生探究程序和思維程序的理解和應用。對教科書中的驗證性實驗盡可能地變成探究性實驗。對一些基本的概念規律在教學中盡可能地規范和科學表述,絕不只滿足于學生的好奇。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去探究,并取得成功。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在重視學生的探究過程和情感教育的同時,還不要忘記科學知識的嚴謹和規范,對每單元或每章在探究學習完后,教師都應作總結性的歸納,使學生寫好學習心得和體會等。
六 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物理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物理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物理活動中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更為豐富的物理學習資源。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