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指人們在追求某種目標的活動中遇到干擾、障礙、遭受損失和失敗時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挫折教育是針對青少年適應能力差、耐挫折能力低的現象而創設的一種挫折情境,讓他們受到艱難困苦的磨煉,受點挫折乃至失敗,從而培養他們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及不怕吃苦、奮發進取的精神。進而激發青少年的潛能,以達到使青少年切實掌握知識、具有適應激烈競爭社會的健康心理素質。
近年來,中學生離家出走、心態失常、輕生等不適應社會行為時常發生,觀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社會競爭異常激烈,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不從孩子智力、體能、年齡特征等實際能力出發,而盲目追求,任意拔高目標,使孩子學習負擔加重、思想壓力增大,導致了現代中學生心理壓力普遍較大;其次,家長為了讓孩子把全部精力用于學習和特長訓練,對他們日常生活大包大攬,采用“保姆式”教育,從而弱化了孩子們的生存意識,剝奪了孩子們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的機會,導致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自信、無力承受心理挫折問題;再次,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使得學校教育側重智力培養而輕視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評價好學生的標準也傾斜于成績,這樣也助長了“好學生”的驕傲情緒和優越感,從而經不起批評和挫折,使得“差學生”自暴自棄、心理走上極端;另外,現代社會交際的多元化,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為了孩子的安全,過度限制了他們的正常人際交往,使他們缺乏合作、共享、謙讓、寬容等良好的社會行為,相反易行成狹隘、孤僻、自私、抑郁、悲觀厭世的不良心理。北京市有關部門對10所重點中學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表明:在“你的最大弱點是什么?”一題中,有60%的學生認為自己“缺乏毅力,不能自我調適感情,經不起挫折?!彼蕴岣咧袑W生受挫折能力勢在必行且責任重大。如何對中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 培養學生直面挫折的意識
巴爾扎克說過:“困難對于天才是一種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于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比说囊簧胁豢赡芤环L順,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挫折。只有當孩子充分感受到挫折帶來的痛苦體驗時,才會激發他們考慮如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決心。當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挫折時,我們應教育孩子具有直面挫折的勇氣,克服困難的信心,解決問題的決心,樂觀穩定的情緒,堅忍不拔的意志,開朗坦誠的性格。要讓孩子克服依賴心理,從而使孩子在潛意識中能夠勇敢面對挫折,但切記將挫折教育視為挫折知識的灌輸。
二 樹立榜樣,典型引路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青少年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它可激勵青少年不畏艱難、立志成才、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自強奮進的精神。教師要通過各種活動、推薦一些優秀小說,人物傳記,優秀電視節目等形式,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勇于戰勝挫折的榜樣。榜樣的類型可以是中外名人戰勝挫折的典型范例;也可以是國內外的著名同齡人中的模范人物;還可以是學生身邊的同學榜樣。以這些榜樣和典型事例使學生從閃光的形象中獲取勇氣和力量。
三 開展各種活動,創設挫折情境,磨煉學生的意志
在國外,許多豪門子弟從小就學會了擦皮鞋、撿垃圾,打工掙錢,但是我國無論從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缺乏對孩子進行艱苦磨煉的教育。所以作為學校和教師除了向家長進行宣傳、引導外挫折教育,還應積極地創設一些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加以鍛煉。學校每學期可組織一次野炊、遠足、登山等活動;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參加農業勞動;利用班、團、隊開展主題活動,如可開展“每周學會兩件事”“我是家長好幫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雙休日我當家”“勵志名言警句聯賽”“勵志歌曲歌詠賽”等。通過這些活動鍛煉學生的自理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體驗生活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另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創設一些困難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受到艱難困苦的磨煉,從而提高他們的挫折忍受力。
四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強化心理健康教育
有學者指出:教育從本質上講,第一重要是完善人格,第二重要是開發智力,第三才是傳授知識。21世紀是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我們的建設者除了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知識外,還應具有健康的人格,而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就是相對穩定的情緒、堅忍不拔的毅力、靈活的應變能力、強烈的責任感和良好的自制力。所以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還要注意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培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要因材施教,教育孩子根據自身確定切實可行、立足自我奮斗的目標。給他們多一分寬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同時要通過多種途徑切實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其耐挫折能力。
五 教會學生應對挫折的方法
合理有效地應對挫折方法可以幫助中學生盡量避免挫折的發生或盡快走出挫折的陰影。所以,可從以下幾方面教會中學生應對挫折的方法。
1.正視挫折
要教育學生樹立“挫折使我們又學到了一些通常情況下無法學到的知識,使我們更加傾向成熟的一種有效途徑。”的思想。只有這樣,中學生才能不怕挫折,更加正確地對待挫折。
2.克服困難
當挫折不可避免發生時,要想方設法克服它,而不能逃避或走向極端。
3.自我疏導,合理宣泄
對于來自各方面的挫折要學會自我疏導,或請教家長、老師、同學得到“旁觀者清”的幫助,也可以通過向家長、老師、同學傾訴,寫寫日記,甚至大哭一場或高歌一曲等各種方法來調控情緒。
4.總結經驗,積累教訓
要“吃一塹長一智”,及時地總結失敗教訓,避免類似的問題再次發生。
當然,對于中學生進行挫折教育還存在個體性格、家庭背景等差異,所以方法也不盡相同,但只要我們采取恰當的教育方式,相信孩子們會健康成長,人盡其才。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