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進一步提高農學專業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能力與水平,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改革與實踐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提出了幾點關于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方法,希望對提高學生自身能力有所幫助。
【關鍵詞】農學 實踐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2-0185-01
實踐性教學環節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環節。為了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各高等學校都應努力改進實踐性教學體系,把課堂教學、生產實習、社會實踐、社會調研以及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從科學知識型向科學知識實用技能型轉化。
一 從教學方法上加強專業課程的實踐內容
學生獲得專業知識的必備教學環節是農學專業課程體系其特點是技術性強、實踐性強,通過實驗內容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實驗促進理論課的學習。作物栽培學和作物育種學是農學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其特點是實踐性特別強,傳統教學的方式是首先講授理論,然后進行實驗和田間參觀,課程學習與生產實踐脫節,學生動手實踐性和參與性較差,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主動性;新的教學方式采用生產實踐式教學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如作物栽培學的授課方法是根據作物生產的技術環節安排教學時間,例如,在玉米高產的栽培中的品種選擇、測土施肥、整地播種、放苗定苗、精耕細作、合理灌溉、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在每個生產環節出現時,教師將學生帶到生產現場直接講授;作物育種學也采取與栽培學相似的教學方法,將課程環節分為育種圃建設、雜交、田間選擇、考種鑒評等環節,教師再針對各環節在田間講授。
二 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精神
田間實踐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在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師隊伍水平,必須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使教師的科學研究活動與學生實踐活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的求知欲,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植株調整的方法及效果時,教師若只是在課堂里講解,如果學生沒有親手操作過是很難理解、記憶和運用的。這時教師如果結合實踐,將學生帶到種植番茄的園內,邊示范操作邊講解技術要領。而后讓每位學生都親手操作,并在其旁邊留下對照,并做好標記,一段時間后教師再帶領學生到實地去觀察自己親手修剪過的植株長相和未經修剪的植株長相的區別,然后,教師再回到課堂歸納總結植株調整的原理方法和效果。這樣,學生就會容易掌握準確地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今后的實際操作中,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另外,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還要對不規范的操作加以糾正,對熟練掌握技巧的學生給予獎勵,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三 在多數職業學校的教學方法中,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
對學生的學法重視不夠:一是不合乎現代教學方法變革的趨向,二是學生的能力發揮不夠,教學質量與效果就不能充分提高。現代教育中提倡的“教是為了不教”就是將教與學相結合,而且要教法圍繞學法進行,最終達到不教,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這一趨向是由現代科技知識日新月異的變革和發展所決定的,光靠教師的教,知識和技術是不會完全的,教師不能教學生一生,在學校教育之外,完全靠自己學習,以此適應科技的變化。所以在中等職業教育現代教學法中,應將教與學有機地統一起來。例如在學習水稻栽培技術時,教師可先向學生提問“水稻的栽培技術有哪些環節?”讓學生聯系實際分組進行討論,并說出討論結果,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作出具體的歸納總結。或教師在學習新課之前,給學生布置關于這個問題的作業,讓學生在課下思考,主動查閱資料歸納總結,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學習交流,這些方法都可使學生學會自學,提高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目前,由于“普高熱”的日益升溫,我國中等職業教育面臨的招生任務仍然嚴峻,有時甚至是“饑不擇食”。大多學生學習成績差,缺乏自信心,學習態度不端正,他們只抱著混張文憑的目的來學習。因此,教師在研究教學方法的同時,還可通過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關心學生生活,主動與學生交流學生方式幫助學生樹立自信,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興趣來,來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教學方法、手段形式多樣,中等職業教育在實際教學中應圍繞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法,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秦虹.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本質和特點[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5):52~53
[2]崔秀娟.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方法改革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07(6):216~217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