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從中國進入21世紀以來,職業教育現階段的工作、課程改革、企業人才的需求和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能力以及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教學方法等方面作了全面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課程改革 校企聯合 中職學校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2-0193-01
一 在新形勢下的課程改革
新形勢下的課程改革是一個必然趨勢,是在中國與各個國家和地區尋找差異的基礎之上而發展起來的。《職業教育法》中規定:“中等職業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對受教育者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傳授職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進行職業指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質”。也就是說,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讓學生在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而職業教育更是讓學生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教育,使其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中成為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他們應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具有基本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更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能夠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很好的適應能力,成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新一批力量。
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家,教育發展還落后于經濟的高速發展,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在市場對勞動力需求中所占份額還很低,低素質勞動者和只受過初等教育的勞動者,供大于求,而高素質勞動者藍領階層和具有專業技術能力的勞動者仍不足。主要表現在:教育、衛生、經濟、財會等專業人才集中,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和環保技術等工程技術人員短缺;國有事業單位、國有大企業擁有專業人才集中,而企業和生產一線擁有的專業技術人才較少;擁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才年齡偏高,比例偏低,新型人才較為短缺。這些問題是我國長時間內而面對的問題,尤其是職業教育,更需要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進行課程改革。
我國現階段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適合社會需要的勞動者,隨著社會需要的變化,對人的全面發展要求也在變化,課程目標也要相應調整。課程設置包括課程開發和課程結構兩個部分,與培養目標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并圍繞培養目標這一主干,構成課程的主要內容: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職業技術教育的課程具有:定向性、實用性、實踐性、靈活性,為適應職業環境和地區勞動力市場的不斷變化,其課程設置和課程結構等要求具有高度的靈活性。
總之,明確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準確定位職業教育培養的目標,緊跟社會發展,使我們的職業技術教育辦出特色、辦出水平,而課程改革又是職業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
二 現階段企業用人的現狀和職業學校人才的培養
在南方以及在國內的大中型國企中,企業的技術工人中,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所占比例接近40%,成為企業技術工人的主體。而在北方和西方不發達的地區相比,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企業中的比例還是很小,很多地方都是老職工在支持,很多老職工退休以后由于沒有人接替,他們仍只有在工作崗位上工作著,所以職業學校培養學生的潛力前景可觀,職業學校學生除了能從事該企業基本組裝等工種外,在專業技術崗位、基層管理崗位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企業隨著社會的發展,產品不斷更新、不斷升級,需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及先進的生產設備。而職業學校的學生培養目標和企業的實際員工素質有差距。企業對員工的各種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及工作標準要求較高,但在部分就業的中職生身上還存在著職業道德教育欠缺,敬業精神不強,責任心較差,不能勝任本職工作的現狀。這就需要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及教育教學改革上進一步深化。
三 現階段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方法
在以往職業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扮演著主角,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則扮演著聽眾,處于被動地位,很難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動手能力差,知識和能力得不到同步發展,缺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適應當前職業崗位的需要。只有切實改革教學方法,才能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不管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時,都應以學生為主體,真正實現教與學的共鳴。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使之不僅能學到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學會獨立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方法。“給學生水,不如讓學生學會怎樣挖井”。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而,教師要對專業課全面了解,多向學生展示本專業的職業前景,增強學生對本專業的信心,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興趣,努力把學生“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我樂學”。
職業教育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由于學生將來面對的是企業的具體工作,教師在講清理論知識的同時,更應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動手中學習知識,發展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周衛忠、趙源源、姚永衛.試論新形勢下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課程改革[J].職教論壇,2011
[2]張家祥、錢景舫.職業技術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