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出公眾視線十幾年的褚時健,最近又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85歲的他憑借電子商務,將歷經十年在云南哀牢山潛心種植的“褚橙”,賣遍全世界。
從曾經締造紅塔集團的“煙王”,到臨近退休時因經濟犯罪被判無期,再到75歲時開始“躬耕隴畝”,歷十年艱辛而榮膺“橙王”桂冠——看慣起起伏伏的褚時健,卻只有簡單的一句話:認真做就好。
橙子掛果要六年,褚時健用十年的辛勤耕耘,換來了今天的豐收,這就是堅守的力量。
巴頓將軍說過:“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志,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由CCTV主辦的“2012中國年度經濟人物”日前舉行隆重頒獎儀式,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關錫友的獲獎感言出人意料:“實業需要長期堅守,耐得住寂寞。”
本期特別策劃“決戰SUV”中,長城、吉利、力帆等這些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就是靠著“長期的實干堅守”,贏得了與國際品牌一爭高下的實力。
“堅守”不僅僅是實業的“專利”。本期封面人物——智誠靈動營銷策劃機構董事長王成瑩,以10年的執著,秉承“在實戰中建立品牌”理念,踐行“智力風投”模式,實現公司、被服務企業、社會的“多贏”。
已經持續多期的“品紫砂文化”系列報道,越來越多的“不爭名利,低頭做壺”的工藝師走進公眾的視野,正是他們對藝術的堅持,形成了“春色滿園”的局面。
有堅守的成功,自然也有浮躁的教訓。白酒塑化劑風波、肯德基速生雞、徐福記的添加劑——追求短期利益的“浮躁”,讓這些企業走向了消費者的對立面。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責任不僅是一句口號,而是要落到實處的行動。本期也介紹了不少“責任先鋒”:專門為智障青少年提供職業訓練的愛德面包坊,為打工子弟獻愛心的連卡佛創意團體,還有一直視責任為己任的匯源集團。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說過:做企業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看短期誰領先,而是看誰的耐力好。
在這場耐力賽中,比得是認真的態度、智慧的頭腦、肩頭的責任,更有堅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