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這是列夫·托爾斯泰的一句名言。同樣適合企業。消費者、果農、員工與匯源之間形成的責任鏈條,將在未來的發展中更堅固。
“一個企業的責任首先在于做好自己的事,對于匯源來說就是通過自身發展,承擔起消費者、果農、員工等一系列利益相關方的責任。我們20年來一直是這樣做的。”匯源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趙金林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健康大講堂
果汁飲料等同于果汁嗎?
答案是否定的。在多數人觀念中,果汁飲料與果汁是同等概念,殊不知,這正是暴露了國內消費者對果汁健康認知不足的問題。
中國一個人口占據世界總人口比重6/1的國家,水果產量居世界第一。但是據目前數據顯示:歐美等國家年人均果汁消費量已達到10公斤左右,我國僅為1公斤,是世界果汁消費量平均水平的1/10,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1/40。
有專家指出:國內果汁飲料尚處于初級階段。針對這一現狀,作為20年前誕生的國內第一果汁品牌——匯源,除了將100%果汁帶到消費者的生活中,更是扮演一個果汁健康知識的傳播者。
“我們通過產業鏈建設,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健康、營養、安全的果汁飲料;通過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保證產品質量,對消費者的健康負責。同時,我們也承擔起果汁健康教育的責任。”趙金林表示,通過教育市場,使之成為果汁健康知識傳播的大講堂,讓更多的消費者直接受益。
20年前,中國的消費者大多數還不知道果汁為何物,是匯源把果汁帶到了中國消費者的餐桌上,并讓他們知道,果汁的健康、營養,可以說匯源開創了中國的果汁健康時代。
為了更大范圍地向消費者普及果汁健康理念,自2009年起,匯源便與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合作。展開“愛健康、喝果汁”系列公益活動。走到消費者身邊,傳遞果汁健康理念。
迄今為止,4年的時間,“愛健康、喝果汁”系列公益活動足跡已遍布國內近30個省市及自治區,20多所高校,上百個社區。并且,將孤兒院、福利院、民工子弟學校等地也納入傳播范圍。僅參與活動的社區居民就過萬人。
在此期間,也是培養消費者、與其建立互相信任的過程。脫離了以產品為主導的傳統營銷模式,更加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溝通,是現代企業文化理念傳播中愈加人性化的體現。
雖然目前資料顯示,我國人均果汁消費水平不高,但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逐步提升,尤其是近幾年,各大果汁企業加大對市場引導和對消費者果汁健康理念地灌輸,果汁飲料每年的增長率達到2096左右,市場前景看似非常廣闊。
一頭連著消費者的健康,一頭連著果農的小康。是果汁龍頭企業匯源積極推行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帶動了生態均衡發展。
反哺三農
今年,葡萄、臍橙、柑橘、蘋果、白菜等農產品又迎來一次大豐產。但豐產并未給農戶帶來喜悅,反而因滯銷沮喪萬分,即便一再降價也難改變豐產不豐收陷入的尷尬局面。使豐收這個詞,逐漸脫離了原有的含義。
“匯源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解決‘賣果難’的問題”,趙金林坦言,“也是我們一直奉行的企業使命——‘營養大眾,惠及三農’。”
“萬榮人民得實惠,果鄉百姓頌匯源。”這是山西省萬榮縣果農特意為匯源打造的牌匾。
萬榮縣是山西省有名的水果大縣,僅蘋果種植面積就高達40多萬畝。然而,一到豐產季節,豐產不豐收的尷尬局面也在該縣上演。以種植蘋果為生的果農,始終處于進退兩難的困境。在2006年以前,在萬榮每年生產的蘋果,通常到來年四五月份還有大量囤積。匯源到來之后,徹底改變了當地豐產不豐收,苦無銷路的困局。
2006年8月,匯源于萬榮投資的果汁工廠式投產。僅一年時間,當地蘋果價格就由2005年的300元/噸躍升到1000多元/噸,翻3倍有余。同時,也帶動了整個運城地區水果種植業的發展。如今,萬榮蘋果不僅在產量上翻幾番,果農的生活也達到小康水平,萬榮縣的經濟建設發展也連年上揚。
“‘營養大眾,惠及三農’既是企業使命,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趙金林表示,匯源成立20年來,像萬榮縣這樣由匯源而帶動全面發展的地區還有很多。
生存難題解決之后,實現小康生活是所有果農心中的愿景。2007年3月,匯源以此為契機啟動了幫助果農致富的“果樹銀行”計劃。
“我們在全國各地鏈接、建立了若干個大型果蔬栽培基地,負責引進和研發最先進的果蔬品種,交給當地農民種植;同時大規模免費培養當地果農,手把手教給他們最先進的種植技術和方法。”
在電影中,重要人物往往在恰當的時間閃亮登場,匯源扮演的角色也是如此。在恰當的時機給了果農一顆定心丸一一簽協議。只有這樣,果樹才能真正成為果農身邊的搖錢樹。
匯源在協議中確保按照一定的價格放開收購他們的產品,果農也不再擔憂自己的收獲是否能夠變現,產品就像錢一樣存在銀行里面,安全有保障,只要關心自己的果樹是否能有更多、更好的收成。
“果樹銀行”計劃,讓果樹真正成為果農身邊的“定期存折”。不僅幫助果農改善生產方式,提高收入;同時幫助地方政府轉變農業產業結構。
“我們一直致力于解決全中國的水果銷路問題。”趙金林表示,匯源通過不斷發展,加大現代化果蔬產業鏈建設,推動傳統農業的工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和科技化發展,帶動農村區域經濟建設,實現百萬果農致富奔小康。
反哺三農是匯源多年來用實際行動踐行的承諾。據匯源集團最新數據顯示:迄今為止,匯源共累積加工消化了150多億公斤果蔬茶奶糧等農副產品;在全國鏈接了1000多萬畝優質果蔬茶糧等種植基地;銷售網絡基本遍布全國。
投資未來
如今,企業辦學校不再是新鮮事,有些是為掙錢,有些是為投資。掙錢只有多和少的區別,而投資有多種,黃金、房產、股票等。當然,還有人才。
隨著社會經濟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投資員工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投資員工就是投資企業的未來,匯源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2006年5月26日,匯源培訓學校在北京匯源集團總部會展中心舉辦開學典禮。
早在2003年,為了培養企業所需專業人才,匯源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山東省沂源縣職業教育中心,分別開辦了研究生班、大專班和中專班。3年多的時間,共培養學生300余名,其中260多名畢業生已先后在匯源各單位上崗,正在成長為生產、營銷、管理等方面的骨干人才。
“就企業而言,員工是其利益相關方,相互之間一個利益共同體。企業除了考慮員工工作情感之外,還要結合企業未來長足發展戰略,有更多的事情值得重視。”
董事長朱新禮曾表示:在當今時代,員工不僅僅是為解決溫飽問題而打工,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有一個成才的愿望。讓員工在匯源有學頭、有干頭、有奔頭,是匯源的一貫原則。
由于堅持,才有所發現。匯源在為期3年辦學實踐中認識到:實行聯合辦學,有利于整合辦學資源,發揮各方優勢;對定向培養企業適用人才大有裨益;解除了學生對就業的后顧之憂,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等。
嘗到“甜頭”的匯源,決定把聯合辦班發展為聯合辦校。2006年2月,經協商,匯源同北京市順義區社區教育中心、北京廣播電視大學順義分校、山西省萬榮技師學院、山東省沂源職業教育中心等單位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
經過3個多月緊張籌備,匯源培訓學校成立。該校分設了中專部和大專部,10個教學班,6個專業,招生500名,并計劃逐步擴大招生規模。甚至還把大學搬進企業,圓了很多員工的“大學夢”。
趙金林透露,多年來,匯源不間斷地把管理、技術人員、優秀員工送到國外考察、學習。這些人才回國后繼續為匯源發力,造就了今天的匯源。
在匯源內部,每月一次營銷會議,其中有一項不變的議程就是培訓。一批又一批的廠長、經理就是在這種濃濃的學習氛圍中造就出來的,也激勵著年輕的員工不斷學習、進步。
“作為中國果汁行業的開拓者,20年來,我們一直在不遺余力地讓100%的中國人喝上100%的健康果汁。”趙金林坦言,這是20年來匯源人的目標,是現在進行時,也是將來時。
對于未來,趙金林表示,為了適應低碳、環保、綠色、健康的社會發展趨勢,匯源將會進一步整合農業、果業、果汁資源,努力朝著“綜合性健康食品產業集團”的方向發展,以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綠色、健康、營養的食品飲料。
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這是列夫·托爾斯泰的一句名言。同樣適合企業。消費者、果農、員工與匯源之間形成的責任鏈條,將在未來的發展中更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