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佳能(中國) “影像·希望之光”亞洲小學生影像交流展在廣州開幕,并于12月17—31日在位于廣州市天河區的佳能交流空間面向公眾開放。參加圖片展的30幅作品是從佳能“影像·希望之光”公益項目,以及佳能在新加坡、越南、日本開展的面向青少年教授攝影技巧的活動作品中精選出來的。
佳能認為影像是能夠超越語言障礙達到溝通目的最佳手段,因此利用全球化優勢,在業務覆蓋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教授青少年攝影知識和技巧的公益項目,為各國孩子們架設了一個影像交流的橋梁。依托這些公益項目,佳能挑選各國項目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攝影作品,連同照片作者的故事和想法一同傳遞給其他國家的孩子,并讓他們寫下對照片的感受再反饋給作者。照片和評語更真實地反映了文化、生活環境、風俗習慣造成的思想、思維方式的差異以及同屬于孩子的純真、善良和美好,以此促進異地、異國、異文化孩子間的溝通交流,使孩子們開闊眼界、了解世界。
“影像·希望之光”公益項目是佳能在中國于2008年正式啟動。4年來,該項目在全國100多所希望小學內開展,培養了100名希望小學中的攝影老師。項目也逐步從捐贈數碼照相機、培訓攝影老師發展到佳能員工志愿者定期支教的“趣味影像課堂”。2012年項目升級為“色彩教室”,佳能(中國)攜手立邦涂料,為希望小學捐贈“色彩教室”所需的數碼相機、打印機以及美術教具,并為學校粉刷內壁和外墻。同時,除了佳能員工志愿者教授孩子們攝影技巧外,佳能(中國)還通過微博等渠道,在攝影愛好者中征集“影像輔導員”。他們將自己拍攝的照片用佳能打印機打印出來,制作成課件,通過圖片生動地講授地理、歷史、自然、生物、天文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培養孩子們發現“愛”、“美”和“感動”的能力。
開幕式當天,與會媒體記者也都捐贈了電子照片,并當場打印制作,合力完成了一本“影像輔導員”課件,連同佳能(中國)制作的課件一同捐給了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作為更廣泛地在希望小學中開展美育教育的基礎性工具。親身參與項目,并且當天代表志愿者捐贈課件的王越認為,“我們的一張照片就能夠讓希望小學的孩子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每當看到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眼神就給了我堅持下去的力量。通過佳能,我們找到了同路人,也讓我們的公益之路有了更明確的方向?!?/p>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楊曉禹在接受捐贈時表示:“在整個公益體制中,一直本著‘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政府機構起到指導方向、整合資源和監督管理的作用。每個企業和機構都有自己所長,青基會幫助企業找到發揮他們優勢的社會需求,并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利用地方青基會網絡給予支持,力求讓公益體制更加科學完善、項目執行更加高效,社會資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
佳能(中國)企業品牌溝通部副總經理魯杰作為這一項目的創始者和親歷者在出席活動時向加入志愿者團隊的記者表示:“在孩子們的作品中,我們能明顯感受到生活環境、文化背景的差異對孩子們觀察、理解事物產生的不同影響。佳能能夠利用自身影像技術優勢為各國的孩子們搭建起用影像溝通、交流的平臺,推動各國青少年的友好交流,這既能發揮佳能(中國)‘影像公益’力量,也是佳能集團‘共生’理念的體現。未來,佳能會聯合更多企業、志愿者加入到公益的行列中來,同時覆蓋領域也將擴大到日益龐大的老年群體,走進社區,為他們提供醫療設備和健康的生活理念,讓感動常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