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陶藝博大精深,要想做到突破性的發展,必須對紫陶藝術的某一領域有所專注。
李嬌俠是陶藝家李洪元的女兒,在父親的德藝熏陶下,她從小便表現出極強的藝術天賦,琴棋書畫,無所不獵。
父親的支持和對紫陶藝術的摯愛,讓李嬌俠大學畢業后,沒有選擇大城市的白領生活,而是回到家鄉丁山潛心鉆研陶藝,決心把李門所特有的工藝傳承并繼續發展下去。
經過近十年的努力,李嬌俠不僅掌握了紫砂傳統的各種工藝,還對李門所特有地注重泥料選配之工藝進行創新發展,并形成了自己所獨有的藝術風格:高溫燒煉鍛造的端莊古樸,靈秀雅趣。
“父親曾告訴我,紫砂陶藝博大精深,要想做到突破性的發展,必須對紫陶藝術的某一領域有所專注。”李嬌俠說,近年來,紫砂人更多則去關注壺的造型設計和與名家字畫的合作上,忽略了紫砂的材質美,而泥料的選配和燒
李嬌俠說,紫砂泥的珍貴,是因為她是紫砂壺的唯一原料,優質紫砂泥做的壺表面才顯得水色溫潤,古樸典雅。自己父親和爺爺都是紫砂礦工出身,積攢了大量現代早已看不到紫砂原泥,自己可以拿來親身去實踐和研究,這不僅能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還因為泥料讓自己的作品變得異常珍貴。
不僅如此,李嬌俠還注重對壺型的設計。可能是女孩子因為秀氣的緣故,她特別偏愛去設計一些小品。漸漸地,業內的藏家都知道李嬌俠的小品做的非常出色,并已經成為其代表的風格之一。
五色破玉十八式是李嬌俠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此作品榮獲江蘇省工藝美術“藝博杯”第二屆陶藝創新作品大賽中紫砂作品獲得銀獎,是一套系列作品,由十八件單品組成。在泥料的選擇上,選用了九龍山珍貴的原生態五色砂玉紫砂礦料制作,傳統經典造型,端莊古樸,靈秀雅趣,加上治工嚴謹,經高溫燒煉,色彩豐富,砂粒凝潤,如璞玉一樣美麗。此作問世后,受到了眾多收藏家的追捧,被玩家稱作“掌上明珠”。
李嬌俠與父親有著同樣率直的性格,不服輸,淡薄名利。對于當下紫砂市場出現的跌宕起伏,她并不去關注,有人不了解紫砂,誤下結論,她會和你理論上幾句。看到好的紫砂作品,她會和自己的作品作比較,汲取別人的長處。所以很多資深壺友,把她的紫砂作品看成“潛力股”,年年都會收藏她的幾件作品。
“無論我的作品何種形式,有無思想,哪怕只是一個符號、一種手法、一種意境,但傳統是我創新的基因。”對于未來,李嬌俠說,加強對紫砂傳統工藝的研究,把紫砂不為人知的材質美不僅要表現出來,還要將它傳承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