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運營銷只是品牌積累的一個過程,最終目的是安踏品牌資源獲得沉淀,繼續為消費者提供物超所值的產品。”
2012年,倫敦時間7月28日上午11時40分,英國皇家炮兵軍營的射擊館內響起了激揚的《義勇軍進行曲》,奧運首金得主易思玲,身著安踏領獎服,站在最高領獎臺上。
這一站,人們不僅認識了易思玲,也記住了帶有安踏LOGO的奧運龍眼。這一刻,安踏體育董事局主席丁世忠等了12年。
12年的等待,在塵埃落定之后,丁世忠為這次奧運營銷打了80分。“奧運營銷只是品牌積累的一個過程,最終目的是安踏品牌資源獲得沉淀,繼續為消費者提供物超所值的產品。”
“曲線救國”
2009年6月,安踏成功突圍,第一次成為中國奧委會(COC)合作伙伴。
回顧牽手奧運之路,安踏走得不輕松。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民族品牌,安踏從成立之初就一直在打奧運營銷的主意。
2000年悉尼奧運會時,安踏比‘競品’(即競爭對手)開出了更高價碼,希望拿到這樣一個權益,但那時安踏的整體規模還比較小,所以綜合考慮之下,國家體育總局當年并未選擇安踏。
安踏沒有放棄,轉而“曲線救國”——于1999年簽下孔令輝,為安踏代言。當時安踏的效益還不到百萬,廣告代言一下就花掉80萬,在當時頗具爭議。
然而,在孔令輝獲得悉尼奧運會男子單打的金牌時,安踏的品牌形象迅速提升,當初所有的不理解都轉化為對丁世忠眼光和魄力的贊嘆。
體育營銷的首次試水成功,也開啟了安踏與體育賽事密切合作的新篇章。
孔令輝之后,安踏于2004年成為CBA長達八年的冠名商,后來又聯合央視體育頻道,冠名每年一次的中國體壇風云人物評選。但丁世忠始終難忘“奧運夢”。
借力奧運
2004年雅典奧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直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安踏一屆不落地都參加了競標。功夫不負有心人,2009年,安踏成為中國奧委會中國體育代表團2009-2012年的合作伙伴。
2008年,COC首次將2009年至2012年的奧運周期打包,這意味著,四年中,除2012年倫敦奧運會之外,COC組團參加的2009年東亞運動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和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2011年亞冬會等其他10個大型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運動員也都穿著安踏的領獎服。
正因為這個龐大的四年計劃,國內外幾乎所有知名品牌都參與了競標。
經過嚴格考察和綜合評估,COC最終選擇安踏作為合作伙伴,不僅因為合作的費用是安踏歷史上,也是中國奧委會最大的一筆體育資源的贊助,更看中的是安踏的品牌理念與運動精神的高度契合,以及長期以來對中國體育事業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在與COC彼此激勵、共同成長的基礎上,安踏開始了全面的奧運營銷計劃。
除了為中國代表團,提供冠軍領獎服以及全套生活裝備外,安踏還攜手中國奧委會共同建立中國之家;與國際奧委會、中國奧委會合作伙伴展開奧運營銷;請眾多體育明星,包括:中國奧運首金許海峰,跳水女皇郭晶晶,乒乓球奧運冠軍孔令輝等,攜手央視共同打造“中國榮耀時刻”的奧運宣傳片;還與國際奧委會合作,推出奧林匹克博物館系列產品。
不僅如此,奧運期間,安踏還啟動了大規模的廣告投放,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安踏巨大的冠軍龍服模型矗立在街頭引來無數路人觀看。
一系列的舉措,使安踏的奧運營銷變得更完整、更高效。
據統計,在中國奧委會合作品牌中,安踏以74%識別率居首。廈門大學“奧運廣告效果跟蹤研究課題組”通過奧運前后的大規模調查比較發現,有47.5%的消費者通過央視廣告注意到安踏的品牌,居被調查品牌之首。調查同時顯示,安踏品牌的使用率和忠誠度,奧運后較奧運前都有10%左右的升幅。
四年的奧運營銷,安踏的價值鏈條得到了優化,從采購、生產、研發、設計到品牌策略、品牌推廣,都得到了進—步的提升,真正體現了安踏品牌代表中國,代表體育精髓的核心價值。
奧運馬拉松
在安踏看來,奧運營銷,對于提升品牌的美譽度、知名度以及核心價值,都有極大的幫助。但企業決勝市場的綜合競爭力還有諸多因素,包括產品研發、性價比、渠道健康度等。
如今,倫敦奧運結束了,安踏的半年報也出爐了。
面對當前體育用品行業的寒冬期,安踏無可避免受到影響。安踏上半年營業額39.34億元,同比下跌11.6%,凈利潤7.7億元,同比下降17%,第一次出現負增長。但在國內行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安踏呈現出“半程領跑”的局面。
“安踏至今仍保持有強勁的自由現金流,應收賬也是行業最低,股息率吸引人,足夠抵御行業寒冬。”安踏公司的管理層會更專注地以務實、謹慎的經營態度應對,力保基礎不被動搖。
就體育資源的贊助而言,安踏會在發展的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市場策略,安踏品牌和中國體育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奧運營銷的道路上,安踏做好了跑一場馬拉松的準備。
“倫敦奧運給安踏帶來的品牌延續效應,在后續會不斷釋放。”基于此,2009年與COC簽約時,安踏在合同中預留了“自動優先續約權”。如今,安踏與中國奧委會正在就下個周期的合作進行溝通。
未來,安踏將繼續秉持“物超所值”的理念,發揮研發優勢,為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高科技感的產品,在代表體育精髓的道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