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美國之父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前輩。氣盛的他,昂首闊步,不料,競撞在門框上。
前輩笑著說:“很疼吧?這將是你今天來訪的最大收獲。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不論你的資歷、能力如何,在浩瀚社會里,你無疑是渺小的,把自己看低些。”富蘭克林從中悟到了深刻的道理,促使他后來成就一番偉業。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值得驕傲的地方,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誰比誰強,總是動態的、發展的。
美國兒童文學作家蓋澤爾曾經說過:“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在別人眼里,可以是珠寶,也可以是瓦礫。我們不能期望別人眼里的自己會光芒四射,那樣會令自己失望。”看低一點自己,能少些名利,多些清醒;少些自滿,多些實干:少些放縱,多些警惕。
看低自己,不是自卑、怯懦和無能,而是一種智慧。約翰,保羅說:“一個人真正偉大之處,就在于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一位留美計算機博士,揣著一摞獎證到電腦公司求職,屢屢碰壁。后來,他以一名普通打工者的身份應聘,很快被錄用。他從程序員做起,由于成績突出,兩年內被提拔為公司副總。這位博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擺脫了博士光環的束縛。敢于“看低”自己,從“低”做起。
看低和缺乏自信不同,自信是建立在全面準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的,而不是盲目抬高自己。人為地抬高自己只能助長虛榮,一旦這種虛榮得不到滿足,反而會對自己失去自信。
看低自己,不表明自己就低。身價過億的俞敏洪曾說:“你說我是豬,不對,我連豬都不如。”江海之所以能匯集眾多溪澗,是因為它處在溪澗的下游。學會像海,放低自己,汲取更多水的“潤養”,邁向更大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