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炸完食物的剩油是丟掉呢,還是繼續炒菜用?
營養專家提醒消費者,油炸過食物的油,往往會有許多渣子在里面,這些渣子含有蛋白質、脂肪或是淀粉,反復高溫加熱此油可能產生雜環胺、苯并芘和丙烯酰胺等致癌物。當然,這并不代表加熱過的油、油炸過食物的油絕對不能用。消費者可根據油脂的不同情況,酌情處理。
如果油脂顏色很深、黏度大且雜質多,建議不再使用。如果油脂色澤不太深、不太稠且雜質少,則可以繼續食用。在食用前,首先要將油脂靜置一段時間,讓其中的渣子沉淀,并棄去下面那部分帶渣子的混濁油。對于上層較為清澈的部分,我們雖可以繼續食用,但要掌握三個原則:一是要在避光密封的環境中保存;二是要盡快食用;三是要避免高溫加熱。這是因為炸過食物的剩油,相比新油更容易發生酸敗,而光照、與空氣接觸、高溫更會加速油脂的酸敗與分解,產生哈喇味,不益于人體健康。
由于這些油不適合繼續加熱食用,因此用其炒菜肯定是不科學的。那么這些剩油有哪些用途呢?
第一,做餃子、包子等食物時,用剩油來拌餡。這些食物的加熱溫度不會超過100℃,因此是剩油合理利用的好機會。
第二,家里制作拉面等面食時,通常要在面團外面抹油,這時用剩油也無妨。
第三,拌涼菜時,可以將剩油輕微加熱后,當做香油用。拌涼菜不一定非要用香油,很多地方在做涼拌菜時更愿意用熱油來激發涼菜的香味,而非使用香油。
第四,在制作燉菜時,如果一點油也沒有,味道并不理想,這時可以加點剩油,讓燉菜更美味。
第五,炒菜時可以用少量新油先熗熗鍋,等主料下鍋后,再適量加點剩油,這樣剩油人鍋的溫度不會太高,也提高了剩油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