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至2007年的七年間,我曾有過三次吉林長白山之旅,只不過2000年和2005年的兩次長白山之旅,觀光的是長白山北坡風景區。而2007年8月的第三次行程卻是從長春啟程,前往的長白山西坡風景區。雖然三上長白山,但是每次的感受卻都不同。
如果說有什么遺憾的話,那莫過于前兩次登長白山,雖然一個晴天,一個陰天,但登頂后都俯瞰到了美麗的天池景色,而西坡之行,盡管付出了攀登1200級臺階的代價,可惜天公不做美,偏讓我趕上了陰雨綿綿濃霧彌漫的天氣,結果可想而知……
長白山景觀多謂“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造化
中國的名山大川很多,但是長白山卻有著自己的獨特位置。有資料說的好:國內名山勝景,多有“巧奪天工”之稱,長白山上的景觀多謂“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造化。長白山群峰無數,最有名的是天池周圍的十六峰。這十六峰是由火山噴發物堆積而成的環狀山嶺,和由花崗巖組成的黃山峰林地貌形成強烈對比。火山巖(玄武巖、堿性粗面巖)的巖性,某些特有的現象。如天文峰,人走在上面,如在鼓上行,咚咚作響,清晰可聞。
又如海拔2603米的鹿鳴峰,峰頂有一草甸子,方圓十平方公里,形如圓盤,有熱氣從地下冒出。冬天,其它峰積雪盈丈,獨此峰無雪;夏天,此峰植物繁茂,鹿多居之,并有許多鳥類棲其上。
這樣的景觀,也只能由大自然而為之。再如海拔為2664米的玉柱峰,其狀如柱,人不可攀。陽光、風、雨、冰雪,這些大自然的營力,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把一個單調、死板、原始的火山錐體雕琢成為今天這樣情調各異的峰群。
長白山海拔高度為2749米,相對于1524米高的泰山,1290米高的衡山,1440米的嵩山,2083米的華山,1873米的黃山而言可謂眾名山之冠。長白山火山中山、低山、丘陵、熔巖高原、臺地等,南北長約310公里,東西寬約200公里,剖面積約7萬平方公里,火山錐體面積約8000平方公里。
長白山不僅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具有世界第一流的自然景觀,其主要由山地垂直景觀和火山地貌景觀所構成。長白山地勢高峻,地形復雜,又瀕臨太平洋,在東亞季風控制下,形成了獨特的自然環境。
隨著高度的遞增,氣候、土壤、生物發生著明顯的變化,從山下到山上呈現出4個溫帶、寒帶類型的景觀帶。這種景觀,如在平地上要從南向北走幾千公里。而在長白山只要從山下走到山頂,垂直距離不過六公里。
火山地貌是一種奇特的自然景觀,它包括火山錐體、臺地、火山口湖、礦泉、瀑布、斷裂帶以及其它火山地貌。由垂直景觀和火山地貌構成了長白山許許多多的風景,如“長白林海”、“十六奇峰”、“冰川遺跡”、“天池”、“長白飛瀑”、“風口”、“暖泉波起”、“白澗奇觀”、“長白冷泉”、“天池浴躬池”、“鹿蹄洞”,“天河”、“小天池”、“牛郎渡”、“金線泉”、“王池”、“霧淞”、“高山花園”、“長白云霧”、“百獸洗浴圖”等等。
不看天池等于沒到長白山
長白山天池是長白山最為經典的自然景觀,兩次觀光長白山北坡景區,都是進山門后徑直來到倒山車車站換乘登山專車上山觀天池風光。看天池通常有兩條路,一個是登長白山長廊拾級而上;再一個就是換乘倒山車上山。前者據說一般往返需要四個小時左右,而且登山十分辛苦。后者乘車順盤山公路行程10公里左右二十分鐘左右即可到達。
記得2000年記者來長白山時,倒山車管理的十分混亂,眾多開著各種車的個體戶與上山看天池的游客們討價還價。而2005年6月27日第二次來長白山時看到,風景區已對倒山車進行了有序的管理,著裝統一整齊制服的司機們,駕駛著一色的4500帕杰羅越野車為上山的游客們提供優質的服務。
通過向一位開倒山車司機師傅了解到,風景區管理處一共有66輛這種越野車,根據游客的需求提供周到的服務。像為了滿足有的游客看日出的需求,他們往往在凌晨就要拉著游客們上山,十分辛苦。
記得第二次來長白山時正好趕上小雨,本來氣溫就很低,沒想到上山后猶如冬天一樣,身穿T恤被凍得瑟瑟發抖。尤其是一陣陣風雨襲來,就像是碎冰碴打在身上。盡管在山上租一件大衣要40元的高價,但為了御寒,依然有不少游客迫不得已情愿挨宰。
由于陰雨天,天池不像首次來時趕上晴空萬里好天氣時看的那么透亮深邃。但是長白山天池依然擋不住它的無窮魅力。都說不到天池等于沒到長白山,此話真是精辟。天池是火山噴發自然形成的我國最大的火山口湖,也是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三江之源。因為它所處的位置高,水面海拔達2150米,所以被稱為“天池”。我也曾經去過新疆的阜康縣天池,兩者相比各有千秋。
新疆天池湖面海拔1980米,長白山天池湖面海拔2189.1米,后者比前者高209米。長白山天池南北長485公里,東西寬335公里,湖面面積1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4米。據說中心深處達373米。在天池周圍環繞著16個山峰,這里經常是云霧彌漫,并常有暴雨冰雹,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游人都能看到她的秀麗面容,難得的是我兩次來此卻都欣賞到了她的芳容。
長白山瀑布銀流似從天而降
一般來說在北坡風景區,游客從天池下山后都會來到長白山瀑布風景區。長白山瀑布雖然不同于鏡泊湖的吊水樓瀑布,但那宏偉壯觀、奔騰不息的水流的確也是一道難見的天然美景。位于天池北側的乘槎河流到1250米后,飛流直瀉,便形成高達68米的長白瀑布,好似銀流從天而降,落地如雷聲貫耳,因系長白山名勝佳景,故名長白瀑布。
由于山大坡陡,水勢湍急,一眼望去,像一架斜立的天梯。瀑布口有一巨石名曰“牛郎渡”,將瀑布分為兩股。兩條玉龍似的水柱勇猛的撲向突起的石灘,沖向深深的谷地,濺起幾丈高的飛浪,猶如天女散花,水氣彌漫如霧,仿佛“銀河落下千堆雪,瀑布飛流萬縷煙”。
長白瀑布緯地經天,云翻雨傾,幾十里外可聞咆哮聲,勢如萬馬奔騰。游人經過這里,無不駐足仰望,感慨萬千。瀑布狀如白練,從天而降,雷霆萬鈞,如玉龍撲向谷底,其景象蔚為壯觀。急流跌水,千百年之后,瀑布下形成深約20米的水潭。潭水流出,湍急注入二道白河,即松花江正源。
在長白山北坡,游人除了能觀賞到天池、瀑布景觀外,還能相繼領略這里的樺樹林、小天池藥王谷、地下森林等自然美景,所以長白山北坡風景區之旅,總是令人流連忘返。
長白山西坡風景區觀光游
長白山西坡風景區位于撫松縣境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從西坡登臨天池,其神秘的云霧、奇妙的冰雪、茂密的原始森林、罕見的垂直林帶和動植物資源令中外游人神往,在長白山西坡可觀賞16座2500米以上的高峰環列在天池周圍。此外還可觀賞到金線泉、玉漿泉等16個獨具特色的西坡美景。
2007年8月16日,記者從長春出發抵達長白山西坡風景區后,第一個映入人們眼簾的是設計新穎、造型美觀、高度為13.45米、寬度為30.4米的長白山西坡風景區山門。山門整體造型取自我國古代象形文字“山”字,門上方有一橢圓形象征天池。在山門的正上方鑲嵌著鄧小平同志1983年登山時題寫的“長白山”三個字,山門兩側是石材雕龍,寓意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前往距天池西南20多公里的長白山大峽谷由于觀光長白山西坡風景區需乘坐景區的專用觀光大巴車,所以游人從山門口上車后即乘車進入了景區。大巴車驅車20多分鐘左右,首先將游客帶到了位于長白山天池西南坡,距天池西南20多公里的長白山大峽谷。
長白山大峽谷是火山爆發時期形成的地裂帶,是錦江的上源,峽谷大約有60公里長,最寬的地方有300多米,而最窄的地方只有幾米,垂直深度約有150米左右。據說,錦江大峽谷是在1990年,由松江河林業局的一位副局長在踏查風倒樹木時偶然發現的,它也是從西坡登長白山的必經之路,它的發現為人們從西坡登長白山增加了新的觀光內容。
在蒙蒙的細雨中,隨游人進入長白山大峽谷的山門后,順著木板鋪就的觀光棧道在茂盛的樹叢中穿行,經過大約十幾分鐘的路程,即來到了峽谷上方的觀光帶,這是沿著峽谷邊緣的一條蜿蜒曲折的棧道,棧道兩側都設有防護的欄桿,游人從這里可以向下俯瞰大峽谷的壯麗景象。
只見神奇迷人的長7.5公里,寬約300米,深約150米的“V”字形火山巖錦江大峽谷異常壯觀,它是經天池水千百年的沖刷和切割而形成的。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這里雕琢成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據說目前所見,只是長白山大峽谷對外開放的一部分,更多的自然奇景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挖掘和開發。
峽谷中的景象,有的像雄雞高歌,有的像雙象吸水、駱駝雙峰,有的秀如少女,有的美如百靈;景色奇麗、怪石嶙峋;上面林濤聲聲入耳,谷底江水湍急奔流,氣勢磅礴,如詩如畫,奇幻壯觀,使人留連忘返。因峽谷尚待開發和峽谷山體是經火山多次爆發沉積的火山灰形成,山體土質松散,所以在這里拍照一定不能逾越觀光棧道護欄的隔離帶,否則會有失足掉下百米峽谷的危險。
峽谷兩岸生長著茂密的大森林,樹木筆直粗壯,由于谷上低溫潮濕,使得這老林子里掛滿了蒼老的白絲,苔蘚、蘑菇,靜悄悄的鋪展著色彩。由于其地貌形成主要是嶂谷和隘谷,所以峽谷兩側,特別是底河兩岸的谷坡就顯得異常陡峭。加之多年的寒凍風化,峽谷中的冰緣巖柱已在歲月的風雨剝蝕中,形成了多姿多彩雄渾壯麗的自然景觀。
三上長白山西坡留下沒有看到夭池的遺憾
長白山西坡風景區游覽面積極大,離開大峽谷,大巴車又驅車十幾分鐘才抵達長白山西坡景區觀天池的山腳下。從這里修建了一條通往山頂的山道,共有1200級臺階。此時,雨仍然沒有停的跡象,到處是一片霧蒙蒙,能見度大約在十米左右,雖然如此,即來之則安之,大家也只好拾級而上,盼著如果運氣好,上山后能雨過天晴,云開霧散。
但是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經過大約四十多分鐘的攀登,終于氣喘噓噓地登上了山頂,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不僅沒有云消霧散,而且大風加著下著小雨的山頂上格外寒冷。盡管如此,已經登上山頂的人們仍然興致勃勃地在中朝界碑前合影留念。望著前方天池方向濃霧迷漫的一片白茫茫景象,不禁回憶想象著兩次在長白山北坡看到的天池美景。
由于當天山頂太冷,又沒有轉晴的跡象,所以大家只好失望而歸。但是當下山后一小時左右,天空開始慢慢放晴了,同行的一些游客想重新再次登山觀景。但往返2400級的臺階令人生畏,少有自告奮勇者響應,并最終放棄再次登山的方案,只得為此行留下了一點遺憾……三次長白山之旅雖然有失有得,但秀麗的大自然山川美景,卻都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