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風險投資、計算機、通訊和數據網絡產業有超過20年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獲得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學專業學士和碩士學位,并先后獲得南加州大學計算機工程專業工學碩士學位和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有幾種類型的公司我們不投:一是資產太重的公司并且不具有特色的創新;二是我們不懂行的不投;三是創始人有巨大道德風險的
如果一個小公司一上來就按照世界500強的做法去做肯定會失敗,要允許它們有一個野蠻成長的時期,講究速度,適度激進
當基金越來越多,那些掛得比較低的果實都已經被摘完的時候,專業化水平就成為競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尋常的創業背景和獨到的投資眼光,一向被外界視為北極光創投創始合伙人鄧鋒的標簽。2005年,鄧創辦了北極光創投,專注于投資早期和成長期技術驅動型的商業機會。目前旗下共管理著3支美元基金和3支人民幣基金,管理資產總額10億美元。它的LP大部分來自美國、歐洲和亞洲的一流大學捐贈基金、主權基金、家族基金、慈善基金以及國內有政府背景的母基金等。成立至今,北極光先后在高科技、新媒體、TMT、清潔技術、消費及健康醫療等領域投資了70多家公司,在很多耳熟能詳的案例中,都能窺視到北極光的身影。
眼下,北極光創投在新能源、環保產業領域頻頻下注,深耕于以清潔技術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領域。在鄧鋒看來,投資者會越來越趨向專業化—“當基金越來越多,那些掛得比較低的果實都已經被摘完的時候,專業化水平就成為競爭的重要因素之一。”鄧告訴《環球企業 家》。
如何來看清潔能源市場?實際上這個市場的周期性是比較強的,但從長期的方向來看,清潔能源的發展屬于國家戰略,前景是毋庸置疑的,不能因為短期的周期性波動而把整個方向否定了。其實新能源領域的市場增長還是很快,有些細分領域還存在很深的技術壁壘,并沒有過量。什么過量呢?就是做風機、建風場,或者是太陽能的晶硅,這些的確存在過剩的現象。
我們近期投了十幾家企業了,新能源領域只有一家具有先進技術的太陽能企業;風能方面,我們不會直接去投做風機或葉片的廠商,但會關注風能相關領域。舉個例子,比如我們投了一個主營風機運營管理和維護維修的項目。目前在風能發展上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對于大量存在的風機,如果管理和維護跟不上,風機的損耗和效率就會變低,因此這方面的市場需求就很大。
在環保領域,我們投了一些新材料、水處理和污泥處理,還有就是能源里面的存儲技術。我們并不覺得投的那些環保企業是必須靠政策來推動的,比如說污泥處理絕對是環境治理急需的。當然政策會引導這個行業的發展更快一些,但企業增長并不是完全倚賴政策。
在現階段,有幾種類型的公司我們是不會投的:一是資產太重的公司,如果沒有特色的創新我們不投;二是我們不懂的不投,像基建項目、養殖業和種植業,不是這些領域不好,而是因為我們不懂行;三是創始人有巨大道德風險的,我們不投。
投資機構在選擇項目時大部分看兩方面,一是上市面,一是基本面。我們更看中的是基本面,就是企業能創造多大價值給客戶,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有多大。把這個分解一下就是看市場、團隊和創新能力—所處的市場是否在一個規模很大的高速發展的行業中,是否在市場占有領先地位;其次是團隊夠不夠強,技能是否互補,領導人是否具有領袖氣質和領導力;最后就是看企業創新的特色和深度。
具體說到幫助投資的公司,我們并不是一進入就幫著運營,如果投了一個公司,覺得自己都比他們強,那這個公司就不應該投。我們投的公司團隊一定是對行業的了解和把握比我們還深入。但即便這樣,也不是我們不幫被投公司,因為我們對行業上下游看得比較寬,認識的人也比較多,所以在公司發展中有一些是可以互補的,比如這個企業家以前是搞技術和生產出身的,沒有財務背景,于是在需要加強內控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幫他們選一個財務背景的人進來。
我們的前提是給企業家充分的信任,在不同的階段給他們一些專業提醒,一起給企業增加價值。對不同的公司我們會不同對待,如果一個小公司一上來就按照世界500強的做法去做肯定會失敗,要允許它們有一個野蠻成長的時期,就是說能夠講究速度,適度地激進,不要被傳統的觀念束縛太死,允許一些失敗。如果公司做到了一定的規模,馬上臨近上市了就不能像以前那樣野蠻生長了。我們的原則是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
我們前段時間剛投了一個公司叫諾菲,屬于新材料行業的創新型公司,它的技術是通過玻璃上導電來顯示印刷的效果。公司創始人是一個海歸人士,有非常好的技術和專利,但對國內的商業操作程序不太了解。我們就幫他做前期,包括和政府建立關系找到政策支持,還有資金、土地、廠房。這是一個非常早期的案子,公司其實是有著相當大的風險的,一年以后都不能說這個公司會成功,但如果說這個技術已經完全走向市場了,那其實就不需要我們了。我們現在就是根據公司的發展特點做孵化。
目前投資機構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最近我們也分析了一下過去丟案子的原因,其實有時候并不是因為價格競爭而丟案子,而是我們嚴格的判斷。比如有一個項目,創始人其實并沒有融資的打算,但我們的合伙人因為專業和懂行,和他聊過之后便有了讓我們投資的想法。可我們有自己的判斷標準,最后在會上否定了。
以后投資會變得越來越專業化,這是大勢所趨。因為投資基本上在兩點:一是投資人的背景和行業經驗,另一個就是看投資的方向是否符合一個大的發展趨勢,比如低碳經濟、高科技等。為什么前段時間很多基金不那么專業化?因為在投資機會很多的時候,就是不懂行也能投了就賺,但當基金越來越多,那些掛得比較低的果實都已經被摘完的時候,專業化水平就成為競爭的重要因素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