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序語
如果有一天,把你一個人關進小黑屋子里,與世隔絕,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孤獨?憂傷?抓狂?沒錯,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人,社會是由人構成的?,F(xiàn)在讓我們來看看作家是怎樣寫人的吧!
【閱讀空間】
目 送
□龍應臺
華安上小學的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九月初,家家戶戶院子里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枝丫因為負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樹籬,勾到過路行人的頭發(fā)。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他們是幼稚園的畢業(yè)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結束,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里。
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他在長長的行列里,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于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識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博士學位讀完之后,我回臺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到了我才發(fā)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車內(nèi),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p>
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后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個禮拜到醫(y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后的時光了。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有一次,發(fā)現(xiàn)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臺北上班。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后沒入門后。
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公尺。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nèi)。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發(fā),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后一次的目送。
(選自《目送:龍應臺》2009年9月,有改動)
W博士品讀
背影是人一生中最落寞的表情。作者從背影入手,寫出了三代人的愛怨情思。從兒子的背影到父親的背影,從一個兒童的背影到人生訣別時刻的最后目送,作者孕育出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佳釀,以筆做杯,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酒有些憂愁,品來有些傷感。
【寫作指津】
寧寫“芝麻”,不寫“西瓜”
一粒芝麻和一顆西瓜擺在你面前時,你會選擇寫什么?大部分同學會選擇寫西瓜,因為西瓜看起來“膀大腰圓”,結構豐富,特征繁多。然而,龍應臺的《目送》偏偏打破了這種作文的常規(guī),她選擇了“芝麻”,而不是“西瓜”。
作者寫了兩個人,卻選擇了兩人共同的一個特點——背影。從兒子上小學時的背影,一直到父親生命最終消逝時的背影,落寞得像一聲嘆息。只寫背影,而不面面俱到,這就是寫“芝麻”,不寫“西瓜”了。
寫作有時像一場舞蹈。趙飛燕能在手掌上跳舞,舞技高超。作者無疑也是舞技高超的,她選擇了一個很小的落腳點——背影來寫,娓娓道來,感人至深。
在寫作的過程中要注意:
一、注重情感,選擇有價值的背影。并不是所有的背影都適合拿來作文,因此在選擇背影時,要注意背影所附加的情感因素。作者選擇的背影,都和離別有關。離別又分很多種,暫別,久別,永別。如果是你,想寫哪一種呢?
二、搜查細節(jié),寫出背影的意義。在寫兒子上幼兒園的背影時,作者抓住了與背影相關的細節(jié)——瘦小。一個“瘦小”體現(xiàn)出了一位母親對孩子的愛憐和不舍。寫兒子少年求學的背影,他閃入門中,倏忽不見,體現(xiàn)出一位母親輕輕的怨憤。不同的時刻,不同的地點,背影的含義自然不同,要抓住細節(jié),體現(xiàn)出背影的意義。
三、除了背影,也可以選擇其他類型的細節(jié)。如一個人的笑變化多端,與眾不同,我們便可以寫他的笑。一個人的手能進行各種勞動和活動,功能繁多,我們便可以寫手。同樣,發(fā)型、腳步、眼神、口頭禪等無一不可入文。
【例文展示】
背 影
山東省青島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
富春江路小學 五(4)班 管 卿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許多背影。這些背影有的快樂,有的憂傷;有的代表暫別,有的卻是永別;有的久遠卻使人記憶猶新,還有的讓人潸然淚下。在我的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媽媽的背影。
每當上學的時候,我總是把沉重的書包扔給媽媽,然后自己像只兔子似的在前面跑著,媽媽在后面氣喘吁吁地追著。每次,媽媽都把我送到學校對面的馬路邊才把書包遞給我。我與同學們過馬路的時間里,我猜她一直凝視著我,直到我過了馬路,她才轉身往相反的方向去上班。她其實不知道,每次過了馬路,我都要站在路邊,向她離去的方向望上幾眼,看著她的背影在人群中漸行漸遠……
以前,我并不很喜歡讀書。如果對一本書不感興趣,那么我絕不會多看一眼。媽媽為了哄我看書,只好把家務活撇在一邊,坐在我旁邊和我一塊兒看起書來。這時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我便裝出一副津津有味地讀書的樣子??吹剿掖颐γ﹄x開的背影,我感受到了她的辛苦與操勞。
在一次出發(fā)去夏令營的時候,媽媽將我送到車站,幫我背好背包,看著我上了車,等汽車發(fā)動后,她才回家。我趴在車窗上,望著那小小的背影消失在遠方,心里突然有股想要馬上回家的沖動……
那無數(shù)的背影中,每一個都飽含著媽媽對我的愛……
點評
小作者采取了龍應臺的《背影》中的寫法,選擇了很小的落腳點,篩選出生活中的三個畫面,圍繞“背影”展開敘述。小作者用充滿深情的語言將關于媽媽背影的故事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我們仿佛看到了三張清晰又逐漸模糊的相片,情感的大門慢慢敞開,回憶的大門也慢慢開啟。
【佳段采擷】
對于桑桑,很難說紙月就沒有對他說過話。只不過是她沒有用嘴說,而是用眼睛說罷了。比如說桑桑在課桌上再架課桌,又架課桌,最后還加了一張小凳,然后玩雜技一樣顫顫抖抖地爬到最頂端,到高墻的洞中掏麻雀時,紙月見了,就仰著臉,兩手抱著拳放在下巴下,眼睛睜得大大的,滿是緊張與擔憂。這時,桑桑假如看到了這雙眼睛,就會聽出:“桑桑,你下來吧,下來吧。”再比如說桑桑順手從地里拔了根胡蘿卜,在袖子上搓擦了幾下,就“咯吱咯吱”地吃起來時,紙月見了,就會令人覺察不到地皺一下眉頭,嘴微微地張著看了一眼桑桑。這時,桑桑假如看到了這雙眼睛,就會聽出:“桑桑,不洗的蘿卜也能吃得的嗎?”……
——曹文軒《草房子》
【新題搶先送】
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你,一千個我,一千個他。拿起筆來,寫出你眼中的“他”吧!注意,寫的過程中不要面面俱到,要選擇人物的一個特點,展開幾個畫面,圍繞著這一個特點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