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生成活動就是根據孩子活動的興趣、教育價值有選擇的開展的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兒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了極大的發揮。生成課程對我們現行的課程結構提出了挑戰,為我國課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師要努力捕捉游戲中的教育契機,使游戲課程與其他課程有機結合,把游戲活動延伸為進一步的教育活動。
關鍵詞:興趣;創造性;游戲活動
中圖分類號:C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10.005
文章編號:1672-0407(2012)10-015-02 收稿日期:2012-08-20
一、在觀察中發現教育契機,生成教育活動
老師是幼兒游戲的支持者、引導者,以恰當的身份適時地指導,孩子在游戲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認知表現。教師要用觀察的眼睛、傾聽的耳朵讀懂孩子的需求,捕捉孩子的信息,花更多的時間觀察孩子,觀察孩子的興趣,觀察孩子的需要,猜一猜孩子在想什么,聽一聽孩子在說什么,看一看孩子表達了什么,從中發現教育的契機,生成有意義的教育活動。有一次我看見兩個孩子在玩猜拳的游戲,并不時地說著:“我贏啦”!我在旁邊仔細觀察,發現了問題,故意說:“你們各自贏了幾次·”聽到我的暗示,他們拿來紙筆做記錄,比較一下勝負就出來了。由此,我們生成了關于怎樣比較多少的數學活動。孩子們發現可以用數字作記錄、可以用實物做記錄、還以用口頭說結果等許多的辦法,于是生成了一個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在建構游戲中,孩子們用材料“建造”著各種房子,忽然我聽見有孩子問:“為什么體育中心上面有一根根管子,那管子叫什么·”于是,我組織孩子們展開了討論,大家七嘴八舌地猜測著,我鼓勵孩子回家后可以和家長去實地探究、可以詢問家長、也可以上網查詢等。第二天,孩子們帶著通過各種途徑得到的答案,高高興興地來到教室,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在幼兒游戲時,教師要細心觀察,同時必須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盡可能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靈感知世界。關注他們在游戲活動中說些什么、做些什么,以此解讀他們的行為,判斷他們的興趣、需要和經驗水平,這樣生成的教育活動才更有意義。
二、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點,生成教育活動
教師要樂于追隨幼兒的興趣、善于發現興趣背后的價值,只有在幼兒興趣點和關注點上生成的教育活動,孩子們才具有真正的學習動機,才能讓他們的學習變得更有意義。有一次,看到幾個孩子把搭好的“公園”給推倒了,還邊喊“著火了”,他們的行為立刻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興趣,大家討論得非常熱烈。之后,火警電話是多少,怎樣預防火災,救火器材是怎樣的,消防員叔叔是怎樣訓練的等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就應運而生了。還有一次,洋洋用拼插材料做的飛船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孩子們似懂非懂地爭論著,說著飛船的功能、航天員在飛船上的生活等等,孩子們對飛船的興趣一下提高起來。我引導幼兒通過回家收集有關飛船的資料、聽家長講解等方法,豐富幼兒的飛船知識,然后開展了“我是小小宇航員”“我設計的飛船”等活動,使孩子大開眼界,收益匪淺。許許多多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問題都可以成為很好的生成活動,當孩子們對球類游戲感興趣時,我們先后生成了“球寶寶真好玩”“打扮球寶寶”“我與球寶寶交朋友”“球寶寶用品商店”等活動,既滿足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又推動了孩子的學習向縱深發展。
“生成無處不在”,而對生成進行回應最關鍵的是價值判斷。我們每天的游戲活動都隱藏著不同的教育價值,教師要對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價值判斷、篩選、提升,把有價值的問題,把個別孩子的興趣點引伸為大家的需要,引導他們進一步進行探究。建立在幼兒興趣和原有經驗基礎上的系列活動,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努力把最寶貴的,最有意義的東西給予孩子。
三、發現孩子的認知沖突,生成教育活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思維的誘因和動力,也是萌發興趣的前提。在“小超市”中,孩子們在“購買”各種“水果”時,對于草莓長在哪里,他們的意見發生分歧,一個說“草莓是長在樹上的”、另一個說“不對,草莓長在土里,我媽媽買回的草莓上面有土”。兩人的爭論引來其他孩子的助陣,很快形成不同意見的陣營。這時,我因勢利導,一方面讓孩子回家收集資料,另一方面我把草莓的生長過程制做成課件,用直觀的圖片告訴孩子草莓等生活中常見水果的生長形式,豐富了他們的植物方面的知識。現在的孩子開朗、自信、敢想敢說、富有想象、對學習及新奇的事物充滿探索欲望。游戲中,老師的軋花剪刀引起了幼兒的好奇心,丹丹小朋友說:“我奶奶用剪刀剪魚”、明明說“我爸爸是理發師,他的剪刀可快了”,大家對剪刀的形狀及用途爭執不休,紛紛說著各自看到的不同剪刀。我先讓幼兒回家收集各種各樣的剪刀,并把它畫下來,再把大家的圖片匯總在一起進行歸類活動,比如:生活用品類、學習用品類,美容用品類,醫療用品類等。通過討論,大家懂得了剪刀是一種用途十分廣泛的工具。
我們教師要善于在他們的爭吵中發現問題,然后在快樂的教育活動中解決問題,幼兒在碰撞過程中不僅拓展了視野, 也逐步感受到了多角度看問題的思維方式。
四、傾聽幼兒的交流分享,生成教育活動
游戲后的分享交流非常重要,可以匯集活動信息,交流活動經驗,同時還能一起解決困惑,共同分享彼此的快樂。在述說中幼兒的經驗得到提升、能力得到發展,在讓幼兒成為分享交流的主人的同時,教師的總結引導也很重要。比如在幼兒拼插“小鳥”的游戲結束后,孩子們展示作品時,一個說“我拼的是鴿子”、一個說“我插的是蝴蝶”,孩子們對這些精美的拼插物贊不絕口。我認識到孩子們對“鳥”這一概念認識有誤,他們將蝴蝶、蜜蜂、蜻蜓等都說成是鳥,錯誤地認為所有會飛的動物都是鳥,鳥就是會飛的動物。我及時抓住教育契機,于是生動活潑的主題活動“各種各樣的鳥”就生成了。再比如,在角色游戲結束后的分享交流中,有人說 “娃娃家”的媽媽打孩子了。娜娜辯解道:“孩子不好好喝牛奶,最后熱牛奶變涼了也沒喝完!孩子不聽話我才打她。”這時奇奇問:“為什么熱的東西會變冷呢·”大家一聽,都開始關注奇奇的問題了,有人說因為熱跑掉了、有人說因為空氣是冷的。這時幼兒對新問題的探索興趣已經形成,順應并生成的科學活動方案《熱水怎樣快點變冷》, 幼兒就會充滿興趣地去探究、發現身邊的科學,知道了簡單的生活小細節卻蘊涵著科學知識。
教師只要時時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處處有教育,就會生成一個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多姿多彩的教育活動, 活動的過程就會成為促進幼兒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過程,課堂也就會因生成而更加充滿智慧、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情趣盎然,在孩子體驗到“學習是快樂”的同時,我們也會體驗到教學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