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政策對農機扶持力度的加大,農機事業出現突飛猛進的發展勢頭,一些新技術、新機具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很好的運用,但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制約著農機的推廣和發展。本文分析了新形勢下農機推廣工作面臨著新問題,并對加快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提出建議。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推廣;技術
中圖分類號:B0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10.016
文章編號:1672-0407(2012)10-055-02 收稿日期:2012-09-20
農業機械化是發展農業生產力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現代化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機推廣體系則是農業社會服務體系和國家對農業支持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把一項新機具或新技術大面積地推廣開來并產生良好的效益,是農機推廣工作者的共同追求。隨著國家政策對農機扶持力度的加大,農機事業出現突飛猛進的發展勢頭,一些新技術、新機具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很好的運用,但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制約著農機的推廣和發展,新形勢下農機推廣工作面臨著新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1.經費不足導致基礎設施不全。
由于鄉鎮農機推廣經費不足,沒有現代的辦公條件、辦公自動化設備,沒有試驗儀器,辦公用品及設施。農機推廣裝配設施嚴重滯后,現代化信息設備無法配備。《農業技術推廣法》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在財政預算內應當保障用于農機推廣的資金,并應當使該資金逐年增長。”但實際上,農機推廣經費問題長期得不到妥善解決。使農機推廣人員有心無力,有能無力,嚴重制約了農機科技的推廣和應用。
2.推廣人員知識水平低,服務水平跟不上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推廣成果的大小,最根本最核心的還是推廣人員的素質問題。由于農機推廣工作待遇低、條件差,生活清貧,一些大、中專畢業生不愿從事農機推廣工作,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這樣致使農機推廣隊伍嚴重斷條,現在農機推廣人員年齡逐漸老化,新老交替緩慢。
3農業機械整體科研水平不高。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農機管理部門應該統一制定一套完整的農機科研推廣規劃,明確工作目標,指導基層工作。一方面要根據不同地區特色,研制開發新型適用的農機產品,另一方面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力求物美價廉,贏得農民的喜愛。
4.編制設置不合理。
基層各農機推廣站未設置高職崗位,許多工作人員因此調離基層,甚至是調離本行業,造成人員流失。
二、加快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的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
要改變過去那種工作等上級安排、經費靠上級撥款、課題要上級下達的老習慣,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推廣方法和工作方法上搞好創新。
通過召開不同形式的農機作業現場會,利用各種宣傳手段,爭取政府對農機推廣工作在政策和資金上的重視、扶持,確保基層農機推廣機構足額落實到位,力爭不斷增加推廣試驗設備和試驗基地資金的投入。增加農機推廣項目,按照國務院規定:“地方各級財政對推廣機構履行公益性職能所需經費要給予保證,并納入財政預算”。充分調動起農機推廣者的工作熱情,讓基層的人員走千家串萬戶地宣傳農機的重要性,用實際行動推廣新科技。
2.轉變服務觀念。
對于鄉鎮農機推廣站的技術人員來說,能夠做好本職工作, 只是業務上的行家并不夠,還要轉變服務觀念,主動與鄉村干部交朋友,給他們當參謀,解答他們的咨詢,向他們宣傳新機具新技術。要有目的、有重點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戶,為農民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學習樣板.用活生生的事實,教育和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經營方式,應用科技致富。
3. 理請體制明職責。
進一步健全基層農機技術推廣體制,縣、鄉(鎮)在現有農機管理機構、體制的前提下,應有名正言順的農機技術推廣機構,機構應該確立其地位、明確其職能、發揮其主體服務優勢。基層農機技術推廣機構不能和農機公司、農機經銷商混為一談,農機公司和農機經銷商不能替代農機技術推廣機構,“推廣”不是“推銷”,不能行使農機技術推廣的作用市場化、益利化。
4.提高人員素質。
面對新形勢,每個技術推廣人員都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既要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又要更新農機知識,還要學習相關業務知識。
建議各級黨委、政府,加強對農機機構的領導,加大對農機人員的培訓力度,培養高級、中級等各層管理型、技術型、工藝型人才,防止人才的流失。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從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高度,把基層農機站建設擺在應有的位置上,認真落實好“三農”工作。
5.強化推廣手段。
要迅速解決農機推廣手段落后的問題,使之與該市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相適應,與農機推廣工作的要求相適應,從而保證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正常開展。目前,應重點解決的問題:一是配備試驗示范所必需的農機動力、農機具、試驗儀器和照相機、攝像機等;二是配備必要的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三是配備必要的技術資料,如工具書、科普書籍、有關教材、有關科技雜志、報紙等;四是利用網絡開闊視野,擴大交流,進一步提高農機推廣系統的信息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
6.加強農機補貼投入。
農機購置補貼是中央強農惠農政策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大舉措。農機補貼大大提高了農民購買機具的熱情,農戶農機擁用量顯著提高。加大補貼范圍,讓農機具真正進入農民家庭,提高農機具的利用率、使用率。
農機補貼政策實施幾年來,農機裝備水平增幅較大,機械化作業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由于一些新技術、新機具研發較快,技術推廣速度大大滯后于研發速度。一是要加大培訓教育工作,特別是對鄉鎮技術人員和一線機手的培訓;二是要對新技術、新機具存在的問題進行處理和總結,并把問題及時反饋到生產企業。
7.創新機制謀發展。
基層農機技術推廣服務要在傳統推廣服務手段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模式,發揮示范宣傳作用:進一步創新推廣模式,利用網絡信息平臺、 實施遠程教育等形式,推廣新技術及新產品:繼續整合各種農機技術推廣資源, 用好用活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等新型農機技術椎廣平臺:要結合科研、示范、培訓、推廣等農機發展環節,全面促進基層農機技術推廣服務健康、穩步、協調發展,提升基礎農機技術推廣服務能力。
總之,發展農業機械化是建設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前提和保障,基層農機站是聯系廣大農民和群眾的紐帶與橋梁,是科技推廣、安全生產管理等發展農機服務組織等工作的主力軍,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從實現農業現代化高度,把鄉鎮農機站擺好位置,納入統一安排重要議事日程,全面部署、推廣農業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