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及國家高校的擴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偏低,什么原因導致這種狀況?本文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列出了影響獨立學院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提出了針對獨立學院學生培養學習積極性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學習積極性;獨立學院學生特點;影響因素;建議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5.007
文章編號:1672-0407(2012)05-014-03 收稿日期:2012-03-20
近些年,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提升及為提高國民素質導致國家高校的盲目擴招,許多高校學生尤其是獨立學院的學生學習積極性越來越低。逃課、作弊等不良現象在高校校園屢見不鮮。此類現象的出現有諸多因素,我們應結合這些因素,找到一些解決的辦法和途徑。
一、學習積極性的概說
關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同專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1.從心理學的角度,揭示學習積極性是人的一種內心對學習的心理狀態,學習積極性的本質被規定為一種心理需求;2.學習積極性是推動人們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力,與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具有相關性;3.學習積極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內在自我因素以及外在環境因素 [ 1]。一般而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創造性愈大、學習效果也愈好。 [2]
二、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
(一) 文化基礎較差,錄取分數線偏低,學習積極性不強
獨立學院學生的入學成績普遍偏低,他們的各門基礎課成績較差,由此導致大學學習階段專業課學習上的一些困難和影響,進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偏低,學習積極性不高。大量檢查寢室和與學生談心后得出結論,學生們在業余時間主動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專業知識的少之又少,絕大多數學生傾向于在游戲、體育活動、課外書籍等方面花費大量時間。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堪為人憂。
(二)道德意識淡薄,缺失傳統文化熏陶,拈輕怕重,意志薄弱,缺少刻苦專研的精神
現在的學生基本上都是80后90后,他們中獨生子女較多,個性化、多元化、優越感、自豪感兼具。自卑與自傲情緒同時存在;獨立意識強,但自控能力差及專業觀念不強。優越的家庭條件帶給學生“驕、嬌”二氣,遇到困難,畏縮不前;遭受挫折,萎靡不振、自暴自棄。由于不良風氣的影響,不少學生缺乏最基本的文明道德和法制觀念、玩世不恭、滿不在乎、不注意大學生應有的禮貌和風度。有些學生不尊敬老師,不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這也成了制約學風建設的一個客觀因素。
(三)功利心強,學習態度不端正,目標不明確
獨立學院學生普遍功利心很強,對于應該樹立什么樣的學習目標及如何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不以為然。部分學生在學習目的上,認識到了主動適應社會的重要性,也能從社會需要的角度去學習知識與技能,但卻出現了片面追求“應用”。還有部分學生思想認識不到位,學習目的不明確!為什么學?為誰學?怎么學?認識不清。相當一部分學生是以個人生活目標為學習目標,在學習中缺乏競爭意識,學習積極性不高。諸多學生不求文化知識和技能,只圖混文憑,在學習中只講學習技巧,不求上進,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實驗湊數據,作業靠抄襲、考試靠作弊。學習自控能力差,學習主動性、自覺性不強,缺乏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些嚴重地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影響獨立學院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因素
(一)脫軌的社會風氣,學習認知的偏頗和行為失范,影響了獨立學院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獨立學院的學生有自身的特殊性,他們學習底子薄,學習自覺性讓人堪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國家經濟這塊蛋糕做大,才能有充足的蛋糕分給國家所需要的各個方面,但人們似乎顧此失彼,忽視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影響因素,使拜金觀念傾巢而出,金錢萬能論充斥社會各個角落,知識成了經濟的附屬品,就業的裙帶關系、任人唯親等諸多不良現象使國民錯誤地以為學習無用,也導致了高校學生學習認知偏頗及學習行為的失范,從而影響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高校管理與教學的漏洞,學習情感的缺失,影響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學習的過程是情感的逐漸積累過程,也是教師培養學生情緒情感的過程。對高校學生而言,學習是教師培養學生高尚情操、社會責任感的過程,過程勝于結果,學生的培養不能用期末的成績高低進行定論,而是平日的點滴教化與熏陶。平時成績占最終成績30%的比例分配顯示了我們教育評價體系上,注重學習結果忽視學習過程。高校老師臨近期末給學生考試范圍,讓學生形成了“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的觀念。長此以往,人們認為大學不是注重學習的過程,不是重情感的培養與熏陶而是重考試結果。另外考試抄襲對認真學習不抄襲的學生極為不公平。這些現象使高校學生學習情感缺失,也讓高校學生的學習行為失范。
(三)家長的教育方式,薄弱的學習意志力影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也是影響高校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獨立學院的部分學生要么家庭經濟條件很好,他們的父母對孩子嬌生慣養,使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和最基本的生活學習耐挫能力,從而使孩子的學習意志不強,有學習的幾天勁頭卻缺乏對學習過程的堅持。而另一部分經濟來源不固定,家長要為了孩子四處打工掙錢,忽視了孩子的教育,學生從小沒有學習的良好習慣,學習的意志力更是薄弱。
四、培養獨立學院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幾點建議
上述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影響因素中談到了內部的影響因素知、情、意、行,具體而言就是偏頗的學習認知、缺失的學習情感、薄弱的學習意志、失范的學習行為,也談到了外部影響因素家庭、學校和社會。就此我們可從內外兩方面因素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途徑進行探討。
(一)整頓校園不正之風,凈化校園周邊環境,彌補學習情感的缺失,糾正學習行為的失范
獨立學院學生普遍文化基礎較差,目標不明確,態度不端正,學習積極性缺乏。自控能力差,主動性、自覺性不強。面對他們學校在教育上當然面臨諸多難題。
就學校而言,一方面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讓教師的課堂成為真正培養學生情感的場所,讓教學的過程變成真正與學生交流情感并熏陶學生情感的過程。另一方面加強學校管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靠學生的自律,二靠相關的制度與紀律的約束。大學期末考試普遍存在作弊現象,必須對作弊學生進行嚴厲處罰,否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越來越低。學習的刻苦過程也只會流于形式。因此學校對于作弊現象的態度直接關系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高低,也直接關系學校校風的優良與否。
學院的周邊環境不良對學生的學習影響也不小,想要管好學生,聯合相關部門整頓周圍娛樂場所也勢在必行。學生的正當娛樂時間和地點的安排也應提到學校管理的日程上,使學生的娛樂與學習恰當結合。
思想方面要做到結合當前國家對三本院校的有利政策方針、當前的國情省情對學生專業就業前景的積極影響,增強學生對學習的信心,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針對貴州的國發2號文件,可為學生今后就業途徑有突增許多空間,也能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培養起促進作用。
(二)與家長聯手,共同打造堅強意志力學生新形象
獨立學院學生普遍拈輕怕重,意志薄弱。因為他們大多數家境不錯,貪圖玩樂,畏懼吃苦。遇到困難,退避三舍;遭受挫折,自暴自棄。對此,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吃苦精神和耐挫能力,讓他們明白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生存。家境較好的學生家長可以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到比較貧困的山區體驗窮家孩子生活的艱辛,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為自己學習行為失范感覺內疚。同時家長要堅決杜絕為孩子找關系,否則孩子從小會以為學習好不如家長關系好,只要混到畢業證,爸媽就會利用關系為自己找到好工作,這種行為和思想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極為不利。也會造成他們對學習積極性的錯誤認知。家境不好的學生家長應多抽時間管束孩子,許多活要監督他們有始有終的完成,這能為他們學習積極性的培養奠定基礎。
(三)整頓社會意識形態,糾正學生認識的偏頗
獨立學院學生多數道德意識淡薄,缺失傳統文化熏陶。其中的影響是多元的。就社會而言,教育的重大政策不僅要考慮可行性和可能性,還應考慮其影響及效果。不能讓民眾承擔政策執行后的遺癥。比如國家的擴大招生政策,當時就應該考慮按社會需要進行擴招,我國是發展中農業大國,許多農村家庭送孩子讀書不容易,有的甚至要砸鍋賣鐵賣房子籌學費,結果孩子讀完大學后連自己也沒辦法養活,找工作也因為關系不到位無法實現為人民為自己服務的愿望。當前那么多的就業問題,首先應該追問誰是罪魁禍首,其次應該制定相關的就業措施,一定要保證就業過程的公平、公開和公正,堅決杜絕裙帶關系和任人唯親。許多大學生花了時間、精力和金錢苦苦讀書,結果卻工資底,地位底、活得沒有尊嚴,這當然會極大挫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獨立學院的貧困生,為能有好的前途,他們努力拼搏,想用自己的奮爭改變命運,結果卻因不公平用人制度導致找不到好前途,難道我們的社會不應對此負責嗎?因此對于當前大學生而言,我們的社會要做好就業的相關工作,使真正認真的學生能有好的歸宿和好的評定,這才是促成全社會良好學習氛圍的,提升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良方。
參考文獻
[1]朱新榮.關于提高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研究[D].2010(5):9.
[2]王道俊、王漢瀾主編 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216.
[3] 李寶富,周昕,王海燕.大學生學習動力變化的心理因素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
[4]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2).
[5]王芳成,喬金鎖.制約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8(3).
[6]賀幸平.論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環境[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