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學生個體的先天素質、客觀條件和主觀努力程度不同,學生個體差異十分明顯,為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采用分層教學法就很有必要。本文對分層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闡述,將分層教學理論付諸于教學,落實到學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的具體操作上,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更好的解決學生差異性的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差異性;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C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5.032
文章編號:1672-0407(2012)05-058-02 收稿日期:2012-04-01
一、問題的提出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的課程。但筆者根據教學實踐,了解到當前初中信息技術課的開展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由于社會家庭背景的不同,學生對計算機的掌握程度有很大差異,有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而有的學生從未接觸過計算機。如果用傳統的班級教學,以統一的程序、統一的標準來傳授知識,顯然教學效率不高,也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因此分層教學很有必要,它能夠較好地解決班級授課與因材施教之間的矛盾。
二、分層教學的理論思考
(一)什么是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把學生分成幾個層次,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學習內容,不同的教學手段,在原有基礎上達到不同的收獲和效果,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達標的喜悅。
(二)分層教學的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突出素質教育的三種特性:基礎性——培養學生基本素質和能力;全體性——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素質都有所提高;發展性——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特長。
(三)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和理論依據
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兩種發展水平,一是現有水平,二是潛在水平,它們之間的區域被稱為“最近發展區”。教學只有從這兩種水平的個體差異出發,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并不斷創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當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在提供恰當的材料和進行教學的同時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度的幫助和充分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或達到規定的學習目標。”根據這些理論的設想和要求逐步發展起來的分層教學思想很好的將傳統教學理論與現代教學理論統一起來,為學校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
分層教學理論的實施主要體現在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具體表現在教師的備課、學生的分層、教學過程、對教學情況的反饋之中。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以下的教學設計:
(一)學生分層
分層教學理論的一個基本要求和目的就是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和知識結構進行教學設計。我們可通過考查和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掌握情況和愛好程度,然后將每班的學生都分成A、B、C三個小組。其中,A組的學生是屬于計算機操作水平比較熟練的一組,B組的學生則是屬于操作水平較差的一部分,C組的學生則是有特殊興趣愛好的一組。學生分層要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實施動態管理,根據學生發展情況調整,如B組學生經過努力可以升到A組。對學生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第一步,邁好第一步是成功的關鍵。
(二)分層備課
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對各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特長生來說在掌握課本知識后,要能更大的發揮他們的特長;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打好基礎,并逐步縮小他們和特長生的差距。
(三)合理設疑,分層授課
課堂教學中,對A、B、C三組學生進行認真觀察,明確哪些地方進行整體教學設疑,哪些地方需分層設疑。課前復習、新課導入、基本概念都可以進行整體設疑;帶有規律性探索、要求深入理解等內容需分層設疑。對于A 組的學生,要設計一些較難、較深的問題,鍛煉其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維;對于B組的學生,在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略加提高,提出一些需要經過思考后才能回答、通過比較才能判斷的問題;對于C組學生,提出基礎性問題,一點一點啟發誘導,避免因知識跨度過大使其無所適從。在課堂訓練中,難度稍低的練習可由A層次的學生幫助B層次的同學,通過生生之間的互動,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進步。
(四)分層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評價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學生下一階段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既然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教給不同水平層次的知識,如果用統一的“試卷”來評價學生,不但不能反應出學生實際掌握的水平反而會挫傷B、C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我們應根據學生平時的學習表現記錄,將過程評價、動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客觀公正地反應出學生的真實水平。
筆者根據教學實踐總結,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能夠有效克服教學內容與學生興趣之間的矛盾,克服學生掌握知識水平兩極分化的矛盾,適應不同內容的學習需要,解決了班級授課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的矛盾。分層教學為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造了更好的學習環境,有利于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特長,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方洪江.中學素質教育之有效途徑——分層異步并進教學法探微 《教育藝術》 2001.
[2]王吉慶.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教練法與學生主體原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03.
[3]楊 飛.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練習《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