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美術活動是培養幼兒審美創造力的一種活動,幼兒的繪畫過程是幼兒追求美、向往美、表達美的過程。而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大膽地推行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從誘發興趣、啟發思維、激發創意入手,培養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讓幼兒發揮其最大的潛能,使他們通過繪畫的形式來展現生活中的美和舒發內心世界的美。幼兒對繪畫向來有著濃厚的興趣和較高的積極性,因為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差,他們還不能把所見、所聞、所想用精確的語言表達出來。所以,繪畫成了幼兒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好形式。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興趣,但如何將幼兒潛在的美術興趣挖掘出來,這需要我們老師不斷研究和發現。
關鍵詞:興趣;繪畫;潛在的
中圖分類號:C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5.031
文章編號:1672-0407(2012)05-056-02 收稿日期:2012-04-01
一、研究對象
3~6歲,對繪畫有興趣的幼兒。
二、研究結果
三、研究過程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出示范例——示范——幼兒模仿——教師來評價,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幼兒只是被動接受,忽視了對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的培養,久而久之幼兒對繪畫失去興趣,繪畫積極性大大的降低。試驗表明:教師利用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幼兒觀察、感知事物特征和事物之間的關系為基礎,讓幼兒成為主體,充分發揮和調動幼兒對繪畫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以教師為主導,采用多種方法讓幼兒大膽作畫,允許幼兒在繪畫活動中按自己的理解去表現美、創造美,這樣才能讓幼兒對繪畫產生極大的興趣。
我在上美術課時,特別注意啟發幼兒參與繪畫的興趣,并利用幼兒喜歡游戲的特性,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體驗繪畫的樂趣。例如我在教小班幼兒在裙子上添畫時,就利用語言游戲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一條裙子沒花花,我給裙子畫花花,裙子花花我愛它。幼兒非常有興趣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又例如教幼兒繪畫小熊時這樣說:圓圓的頭,圓圓的眼,圓圓的嘴巴在中間,圓圓的耳朵頭頂站。圓圓的肚,圓圓的腿,可愛的小熊叫圓圓。形象的語言游戲教學,使幼兒更好掌握繪畫的方法和技巧,也大大的提高了幼兒的繪畫興趣。
(二)探索創意的教學方式
幼兒的繪畫興趣不僅僅是先天的,后天的培養和努力也能使幼兒成為繪畫的愛好者。我們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發掘幼兒的智慧,挖掘幼兒的好奇心,只要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就能激發他們學習繪畫的積極性,教會他們繪畫的本領,培養和發展他們繪畫的能力和技巧。讓他們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既要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又要開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繪畫手法,使他們繪畫水平逐步提高。
1.創設色彩氛圍,培養幼兒對色彩的興趣和感受,激發幼兒“我想畫”的愿望。
幼兒對美的感受,對新事物的興趣往往基于非常直接的視覺形象,因而重視幼兒的色彩視覺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幼兒園的整體設計、室內外環境、裝飾,都應注意色彩的協調鮮明,畫面的栩栩如生,給幼兒以強烈的刺激,使幼兒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隨時隨地的觀察美、感受美、欣賞美,讓五彩斑斕的世界留在幼兒的心中和作品中。環境對幼兒能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創設一些讓孩子身臨其境的環境能使孩子在活動中更為投入、更能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例如我利用多樣的玩色游戲,讓幼兒進行創作,小班活動《滾畫》就是讓幼兒用彈珠蘸上各種顏料在作業紙上滾動,一副色彩斑斕、生動抽象的作品就呈現在孩子面前了,孩子們興奮地議論著、交流著,心中充盈著莫大的滿足感。從而激發了幼兒創作的濃厚興趣,產生“我想畫”的愿望。另外還有吹畫、印畫、噴灑畫、手指點畫、手印造型畫等活動形式也激發了幼兒對色彩興趣。
2.從觀察入手,豐富幼兒表象,積累素材,讓幼兒有東西可畫。
幼兒由于受年齡限制,生活經驗貧乏,大腦中積累的表象極其有限。這就制約著他們想象力的發展。所以要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引導他們積累表像,我在教學活動中盡量為幼兒創設自由、輕松、快樂的環境,讓他們從繪畫游戲過程中發現想象的世界,最大限度地放開幼兒的手、腦、眼 。經常帶幼兒走進大自然,去觀察、去捕捉美好的題材,讓幼兒的身心得到發展,使他們的想象力得到開發。幼兒美術教學的本質在于創造,因此,在教幼兒繪畫時,我盡量不采用固定的模式,只教幼兒簡單的線條、輪廓。例如中班活動《有趣的圓》就是讓幼兒在一個圓圈上任意的進行創作、大膽想象,一幅幅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作品完成了,幼兒的想象力、創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另外,我還通過讓幼兒欣賞成人的作品《向日葵》《最后的晚餐》等作品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如:《最后的晚餐》通過圖形和線條的組合,用水粉及油畫的作畫材料讓孩子在欣賞中感受了色彩的美、造型的美,并自然的了解了各種線條和造型,為孩子提供了造型的經驗,使孩子在以后活動中能更為投入和積極。
3.運用多種材料和工具提高繪畫興趣。
在小班這個年齡段如要求孩子反復用一種工具來描繪幾何圖形或涂抹色塊,那么幼兒失去的將是一種興趣、失去的將是自我表現與所表現事物之間的建立關系的機會、長期更嚴重的將失去嘗試自我表現的勇氣。所以我給予孩子作畫的材料是豐富的富有變化的。如:拓印板、棉簽、水粉、油畫棒、滴管、滾珠等,孩子就會覺得很好玩很有意思,這樣孩子就愿意參與進來。這些材料也往往為這個年齡段孩子表現作品提供了一個便利的途徑。如:吹畫《梅花》老師提供的是吸管和水粉。因為小班幼兒肺活量較小,而且單憑的吹畫孩子掌握不好方位,所以借助老師提供的吹管進行創作,孩子就能很輕松的完成作品了。例如大班活動《京劇臉譜》,是讓幼兒用毛筆和油彩在同伴的臉上相互進行繪畫,以真實的臉部輪廓進行京劇臉譜的創作,幼兒興趣盎然、小心翼翼非常認真地進行繪畫,當孩子們看到同伴臉上五顏六色、怪模怪樣的臉譜時,忍不住捧腹大笑,活動也達到高潮,完成了教學目標。本次活動也是一次大膽地嘗試,讓孩子們的臉也做了一回“繪畫工具”。
4.為幼兒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
美國兒童美術教育家凱勞格認為,兒童具有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把每一個幼兒的作品展示出來,就是讓幼兒把自己獨特的語言展示給大家,為幼兒提供交流的平臺,也是讓幼兒通過觀看來進行評價,評價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擁有豐富的繪畫經驗,讓孩子的繪畫水平得到提高。我在活動室的墻面上,及時張貼幼兒的繪畫作品,供幼兒自由觀賞,自由評價。我們還經常把孩子的作品用數碼相機拍成照片,連接到電腦或電視放大展示,讓每個幼兒都能看清楚別人的作品,而且為自己的作品“上電視”而感到驕傲,相互討論同伴作品的優點和不足。每次美術活動后都充分展示幼兒的作品,既能讓所有幼兒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還能促使同伴間相互欣賞,相互學習。
總之,教師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應注重對幼兒興趣的培養,通過以上的方法培養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既激發幼兒愉悅的情趣,又使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發揮想象力和操作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樣使幼兒覺得繪畫是一件快樂和有趣的事,他們在繪畫活動中自由創造著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和五彩奇妙的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