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工程質量問題逐漸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這些問題通常是:倒塌事故,開裂事故,錯位事故,邊坡支護事故,沉降事故,功能事故,安裝事故,管理事故等。下面針對建筑工程主體結構工程施工中出現的質量問題進行剖析。
關鍵詞:工程質量;結構;措施
中圖分類號:G48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5.015
文章編號:1672-0407(2012)05-027-02 收稿日期:2012-03-28
1.鋼筋錯位現象:柱、梁、板、墻主筋位置或保護層偏差過大。原因是鋼筋未按照設計或放樣尺寸進行加工和安裝;鋼筋現場放樣時,未合理考慮主筋的相互位置及避讓關系;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鋼筋被碰撞位移后,在混凝土初凝前,沒能及時被校正;保護層墊塊尺寸或安裝位置不準確。應采取的措施:鋼筋現場放樣時,應根據結構特點合理考慮鋼筋之間的避讓關系,現場鋼筋加工應嚴格按照設計和現場放樣的尺寸進行加工和安裝;鋼筋綁扎或焊接必須牢固,固定鋼筋措施可靠有效;為使保護層厚度準確,墊塊要沿主筋方向擺放,位置、數量準確;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采取措施,盡量不碰撞鋼筋,嚴禁砸、壓、踩踏和直接頂撬鋼筋,同時澆筑過程中要有專人隨時檢查鋼筋位置,并及時校正。
2.混凝土強度等級偏低的現象:混凝土標準養護試塊或現場檢測強度,按規范標準評定達不到設計要求的強度等級。原因是配置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材質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規定;拌制混凝土時沒有法定檢測單位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實驗報告,或操作中未能嚴格按混凝土配合比進行規范操作。拌制混凝土時投料計量有誤。混凝土攪拌、運輸、澆筑、養護不符合規范要求。
應采取的措施是拌制混凝土所用水泥、粗(細)骨料和外加劑等均必須符合有關標準。還應做強度、凝結時間、安定性等常規檢驗,先檢后用。切勿先用后檢。不能混合使用不同品種的水泥。大體積混凝土盡量選用低熱或中熱水泥,降低水化熱。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嚴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用于混凝土中的砂應控制泥和有機質的含量。
砂進場后應做篩分試驗、含泥量試驗、視比重試驗、有機質含量試驗。石子進場后應做壓碎值試驗、篩分試驗、針片狀含量試驗、含泥量試驗、視比重試驗;混凝土摻外加劑,在使用前,必須了解不同外加劑性能和使用條件,查閱出廠產品說明書,不能盲目照搬,外加劑的使用應嚴格執行現行技術規范,外加劑的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要求,外加劑的品種、摻量必須根據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施工和氣候條件、混凝土采用的原材料和配合比等因素,通過試驗,調整后確定。摻用含氯鹽的外加劑時,要特別注意其對鋼筋銹蝕和對混凝土的腐蝕。蒸汽養護的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不宜用引氣劑和引氣減水劑。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實驗室通過試驗確定,除滿足強度、耐久性、塌落度要求和經濟合理要求外,應該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配制混凝土必須準確按質量比計量投料。混凝土強度主要取決于水泥石強度及其與骨料表面的黏強度,而水泥石強度及其與骨料的黏強度又與水泥強度等級、水灰比及骨料性質有密切關系。混凝土強度水灰比越小,水泥石的強度越高,與骨料黏結力也越高。適當控制水灰比及水泥用量,是決定混凝土密實性的主要因素。
混凝土拌和必須采用機械攪拌,加料順序為粗骨料——水泥——細骨料——水,并嚴格控制攪拌時間。混凝土的運輸和澆搗必須在混凝土初凝前進行。控制好混凝土的澆筑和振搗質量。控制好混凝土的養護溫度和濕度。混凝土的硬化,關鍵在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溫度升高,水泥水化速度加快,因而混凝土強度發展也快。反之發展將相應遲緩。因此,在夏季施工中應特別注意澆水,保持必要的濕度,在冬季特別注意保持必要溫度。
3.混凝土表面缺陷現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現麻面、露筋、蜂窩、孔洞等。
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安裝質量差,接縫不嚴、漏漿,模板表面污染未清除。采取的措施:模板使用前應進行表面清理,保持表面清潔光滑,鋼模應保證邊框平直,組合后應使接縫嚴密,必要時可用膠帶加強,澆混凝土前應充分濕潤或均勻涂刷脫模劑。按規定或方案要求合理布料,分層振搗,防止漏振。對局部配筋或鐵件過密處,應事先制定處理措施,保證混凝土能夠順利通過,澆筑密實。
4.混凝土柱、墻、梁等構件外形尺寸、軸線位置偏差大的現象是混凝土柱、墻、梁等構件外形尺寸偏差、表面平整、軸線位置等超過規范允許偏差值。原因是沒有按施工圖進行施工放線或誤差過大。模板的強度和剛度不足。模板支撐基座不實,受力變形大。應采取的措施:施工前必須按施工圖放線,并確保構件斷面幾何尺寸和軸線定位線準確無誤。模板及其支撐必須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剛度和穩定性,確保模具在澆筑混凝土及養護過程中,不變形、不失穩、不跑模。要確保模板支撐基座堅實。在澆筑混凝土前后及過程中,要認真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總之,關注工程質量,積極主動的采取防治措施,控制并把好工程質量關,這樣才能創造出優質的建筑作品,才能讓工程建設更好的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