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風險食品將全程追溯
據《新京報》2月7日消息,北京市食品安全辦表示,“物聯網”技術將全面應用在嬰幼兒配方乳粉、原料乳粉和畜禽、鮮肉產品、水產品等高風險食品上。北京將建立起統一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臺,實現生產記錄可存儲、流向可跟蹤、偽劣食品可召回、儲運信息可查詢。其中,乳粉和畜禽、水產品等高風險食品從養殖、收購、加工、儲運到銷售將實現全程追溯。以奶粉為例,坐在家里上網,可以輕松查詢到奶牛的出生、成長、飼料、用藥、原料奶來源等信息。
此外,部分工商、衛生等一線執法人員將配備農獸藥殘留、非法添加物等快速篩查和應急執法裝備,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物,十幾分鐘就能得到初步結果,而水產品中的甲醛,更是在幾分鐘內就可以現形。
160個農業主導品種和100項主推技術發布
據證券時報網消息,農業部2月6日召開發布會,科技教育司司長白金明稱,農業部于即日正式向全國發布160個農業主導品種和100項主推技術。
白金明表示,這些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是為了解決品種技術長期以來存在的多、亂、雜,農民無所選擇,無所適從的問題,經過各級農業部門根據當地的生產需求,圍繞主導產業、主推技術幫助農民選擇了適宜品種,配套先進技術,發布給各地,這樣農民就可以放心的選擇,同時也會獲得圍繞品種的配套技術,體現了農機農藝結合。
去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1.6億公頃
據新華社華盛頓2月7日消息,總部設在美國的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發布報告稱,與2010年相比,2011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長8%,達到1.6億公頃。
報告稱,去年全球共有29個國家種植轉基因作物,其中19個為發展中國家,10個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新增820萬公頃,發達國家新增380萬公頃,分別增長了約11%和5%。報告顯示,2011年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是美國,達到6900萬公頃,主要為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巴西、阿根廷分列第二和第三位,種植面積分別為3030萬公頃和2370萬公頃。其余名列前位的國家是印度、加拿大、中國、巴拉圭、巴基斯坦、南非和烏拉圭,種植面積均超過百萬公頃。
袁隆平獲馬哈蒂爾科學獎
據《瀟湘晨報》2月1日消息, 1月31日晚,馬哈蒂爾科學獎基金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城中城國際會展中心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頒發“馬哈蒂爾科學獎”,以表彰他為熱帶農業發展作出的杰出貢獻。這是馬哈蒂爾科學獎基金會首次將該獎項頒發給中國科學家。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爾出席頒獎儀式,并為袁隆平頒發獎章和證書。
據悉,馬哈蒂爾科學獎主要授予全球范圍內通過科學技術為熱帶解決各種問題作出貢獻和革新的科學家、研究學術性機構及組織,獎金額為10萬元馬幣(約合20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