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培養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平臺,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本文指出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 問題分析 對策研究
信息技術課程是國家教育部面向新世紀,為培養和提高全民素質而設定的新課程。信息技術是和“讀、寫、算”一樣重要的、終生有用的基礎技能之一。加快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效益,對實現教育信息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信息技術與信息素養
黃榮懷指出信息技術就是指能夠完成信息的獲取、傳遞、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一類技術,是感測、通信、計算機和智能及控制等技術的整體。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目標。南國農指出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內容。信息素養的培養正在引起世界各國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并逐漸進入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目標與評價體系之中。信息技術課程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平臺,能使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內容,提高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和水平,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
二、河北省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存在的問題
盡管河北省中小學從2000年起開始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后,河北省的信息技術教育得到了一定發展,但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仍發現師生比高、硬件投入不均衡、教學內容不確定、評價方式單一等問題。師生比較高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最低師生比在廊坊,為1∶50;最高師生比在邯鄲為1∶1000。多數教師除了講信息技術課之外,還要負責繁重的機房維護,教學質量很難保證。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各地計算機配置情況不一,有的計算機已處于淘汰期,有的不能接入互聯網,有的不能保證學生上機時間或多人共用。半數以上的學校只講授課本要求的內容,不再擴展。少數教師會有選擇性地補充一些內容,但也是以考試大綱為指導。調查中有的教師透露:該門課程不重視,課程的開設也只是為應付會考。信息技術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而非為了通過考試,盡管教師也意識到這樣做偏離了信息技術課程開設的初衷,卻束手無策。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統一思想,擺正位置。
思想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行動,所以在信息時代培養和提高國民的信息素養刻不容緩。信息素養是人的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高新科技層出不窮的今天,信息素養的培養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只有從上到下統一思想認識,把信息技術課程的發展擺在重要位置,培養出的社會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更加符合社會的要求和需要。
(二)加大投入,縮小差距。
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會導致對教學的投入不足。硬件設備是進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基礎和保障,所以要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硬件設備的投入和建設,加快計算機設備的更新換代,平衡地區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地區之間及城鄉之間教師工資水平及其他待遇的差距,使得教師能夠安心工作。
(三)統籌師資,優化教學。
教育部于2005年4月開始實施決定啟動“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其目標是:2005年組織部分省市試點,2006年開始在全國推開,到2007年底全國1000萬以上中小學教師的絕大多數普遍參加培訓,并參加全國統一考試。雖然中小學教師大部分參加了教育技術水平考試,但是其培訓與學習只是針對考試內容,難以形成系統認識。所以持證上崗后,還需要專門針對信息技術教學進行培訓。
(四)規范評價,促進學習。
評價是為了改進和提高,而不僅僅是為了測試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建立良好的評價機制可以從根本上改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機制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四、結語
盡管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隨著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推行,對信息技術課程的研究日漸增多,研究深度也日益加深。這些都勢必會推動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實現信息技術課程設立的初衷。
參考文獻:
[1]黃軍建,楊新.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20).
[2]王振科.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現狀[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