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運用問卷調查法和座談法,從新課程理論實施的可行性入手,對海南省部分大學、中學從事體育研究及體育教學工作者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比傳統體育教學更利于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
關鍵詞: 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 多元智能 傳統體育教學
多元智能理論是1983年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包括身體運動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言語語言智能、音樂韻律智能、自然觀察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自我認識智能、人際溝通智能八種智能。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具備這幾種智能的潛能,每個人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而成功的教育在于恰當地培養潛在的智能,使其得到充分的開發。在傳統體育教學中,由于受“體質教育思想”、技能教育思想的影響,片面強調掌握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的目標,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以及能力的培養。在新的形勢下,新體育與健康課程(以下簡稱新體育課程)教學對學生多元智能培養起到什么作用,本文試圖從多元智能的角度對此問題進行探討。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運用問卷調查法對海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海南華僑中學、海南中學、加積中學從事體育教學及教學研究的教師進行調查。
1.2研究方法
問卷法:共發放問卷66份,回收問卷63份,剔除不合格問卷后,得到有效問卷6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0.9%。
座談法:對填寫問卷的部分教師的答案原由進行了解,調查教師理解某些問題的真實情況。
1.3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檢驗
可靠性:第一次填表的一周后,從第一次填表人中抽取部分教師再次填表,將兩次填表結果進行統計處理,相關系數為0.85。
有效性:問卷的內容主要參照多元智能及新課程的一些書籍,問題設置簡潔、明了,具有客觀性、真實性、科學性;問卷的編制是在調查分析、專家審議、實驗性填寫與不斷修正的基礎上完成的,與可靠性系數呈高度相關。
2.結果與分析
2.1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對發展學生肢體運動智能的作用
調查表明:有48.4%和36.7%的教師認為體育新課程教學對學生的肢體運動智能培養起到了比較大和一般的作用,部分教師認為新課程體育教學對學生肢體運動智能的發展起到了比較重要的作用;有33.3%的教師認為新課程教學比傳統教學對學生肢體運動智能的培養有所加強,而40.0%的教師則認為沒有變化,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此問題上有不同見解。
2.1.1新課程理念下產生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下,一些好的教學方法應運而生。新課程的教學方法多樣,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從學生角度出發,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必將促進動作技能的學習,有利于長時間從事體育活動,其結果有利于肢體運動智能培養。
2.1.2水平目標與運動技能學習相適應有利于肢體運動智能發展。
《標準》規定了各學習領域、各水平的學習目標,同時確定了依據學習目標選擇教學內容。《標準》不僅對動作技能教學內容進行了深化、細化,而且對動作技能教學以外的內容進行了規定。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對培養學生肢體運動智能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2.2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對發展學生人際溝通智能的作用
調查表明:有38.3%和51.7%的教師認為體育新課程教學對學生的人際溝通智能培養起到了比較大和一般的作用;53.3%的老師認為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比傳統體育教學對學生人際溝通智能的培養有所加強。可見,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在發展學生人際溝通智能方面有較明顯的作用。
2.2.1營造民主、自由、平等的學習氛圍。
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不僅注重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而且注重學生心智的發展、主體地位的體現,教師轉換為指導者、服務者、設計者、組織者的角色,因此教學方法發生了較大的轉變,教師不再是權威,他們和學生的心理相互影響,這樣學生擺脫了更多的思想顧慮,遇到問題就會主動與教師交流、探討。
2.2.2教學方式由單向的灌輸式向師生互動式轉變。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傾向于“灌輸式”教學模式,運動技術教學貫穿于教學過程中。這種模式教學過程是以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和身體活動規律為主線的,它缺乏學生間、師生間的互動,教學環節偏重教師一方,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方法。
2.3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對發展學生自然觀察智能的作用
自然觀察智能,指的是觀察自然的各種形態,對物體進行辨認和分類,能夠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統的能力。調查表明:3.3%和20.0%的教師認為體育新課程教學對學生自然觀察能力的培養起到一般和很小的作用;53.3%的教師認為體育新課程教學比傳統體育教學對學生自然觀察能力智能起到加強作用??梢婓w育與健康課程對于自然觀察智能培養作用不明顯,但比傳統體育教學有所加強。
2.3.1課程實施途徑的擴展。
由于傳統體育教學過分依賴“學?;鐣保逃Y源也大多集中在學校,學校之外的教育不被重視,而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教學不僅利用了學校的各種資源,而且補充了以往不可能利用的教學媒體,如課件教學、專題講座等。學習方式和環境的改變,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
2.3.2課程設置適應學生身心發展。
在體育與健康標準中(運動技能目標),明確規定要求學生獲得野外活動的基本技能。這種把體育教學延伸到學校之外,到社會上,到大自然中并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然觀察智能,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2.4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對發展學生言語語言智能的作用
2.4.1教法多樣,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傳統體育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教”的作用,而忽略了學生的“學”,體現為灌輸式的被動學習,學生很少有依據自己的理解發表看法或意見的機會。新課程體育教學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多表現為師生互動,以及同學間的相互合作、交流等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其有利于學生言語語言智能的培養。
2.4.2學習內容設置更加合理。
體育與健康標準在水平一學習領域中有規定,學生要能夠說出身體各部位的名稱,能夠講出坐、立、行時正確和不正確身體姿勢的區別,說出處于正確和不正確身體姿勢時的感受等;水平二,要求學生能夠說出所做簡單運動動作的術語,或者說出所做身體各部位簡單動作術語??梢钥闯鑫覀儗W生語言智能培養是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對學習目標逐級提高而設置的。
3.結語
1)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對培養學生肢體運動智能、人際溝通智能、言語語言智能方面的作用較為明顯;2)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對培養學生自然觀察智能、數理邏輯智能、音樂韻律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自我認識智能方面作用不明顯;3)與傳統體育教學相比,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在言語語言智能、人際溝通智能、自然觀察智能方面有所加強;4)與傳統體育教學相比,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在肢體運動智能、自我認識智能方面是否有加強還存在較大歧義,須進一步證明。
參考文獻:
[1]祝智庭,鐘志賢.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多元智能發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李俊杰.論體育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攀枝花學院學報,2006,23,(1):93-96.
[3]宋超美.初中“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教學探討[G].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128-184.
[4]毛麗紅.論“自主、合作、探究”體育教學方法中的教師角色定位.井岡山學院學報,2006,26(12):77-79.
通訊作者:邱慶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