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物理教師在領悟新課改理念的同時,及時轉變自身角色,逐步使自己從傳道者、統治者和教學者轉變成為組織者、服務者和研究者,從而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 新課改 高中物理教師 角色轉變
我國新課程改革已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高中物理新課標要求高中物理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師在領悟新課改的理念下,不斷反思與改進,不斷轉變自己的角色,走進創造性教學的新天地。就傳統的教育課程的培養目標來說,更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授而輕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知識的復制而輕質疑和創新精神。新課程要求學生不僅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了解科學的思想方法,懂得科學對待知識的態度,知道社會進步的源泉,并立志于社會的發展,也就是要培養出真正的懂科學的人才。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師的主角地位,忽視教師與學生的合作關系。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基本沒有參與,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問答多半也是復述教材中的文字,缺乏創造性和探究性。教師不希望也不喜歡學生有與自己想法不同的地方,久而久之,學生就習慣于接受而不習慣于思考,更不習慣懷疑和求證,即使學生有創造性的見解也早早地被教師“扼殺”在萌芽中。傳統的教育教學過程只強調教師知識的傳遞,忽視學生的創造性,傳統課堂教師把概念、規律先交給學生,然后幫他們理解并教給他們如何使用,然后就是鞏固訓練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學生自己的探索活動少之又少,并且這些結論都是作為定論教給學生的,學生沒有對它們進行深入的推敲。這樣在課堂里,學生的學習活動基本是理解和記憶,而在需要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時,他們常常會表現出心有余而力不足。這種簡單機械的學習無法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反而消磨了他們原本的好奇心。因此,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實現角色轉變非常重要。
新課程對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角色的轉變,正確認識并實現自己在新課程下的角色,將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學生的成長甚至社會的發展。那么新課改下教師要做哪些方面的轉變呢?
一、從課堂的傳道者到組織者
教師不能再把學生教成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應教他如何思維,如何從求知過程中組織屬于他自己的知識。在新課程下,教學過程被看成師生雙方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新課程下教師需要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轉變為動態的、生成的“自主探究型”課堂,從而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從這個方面來看,不僅僅學生是教學過程的參與者和知識的建構者,教師更要把自己放在開放的環境中,成為課堂的積極組織者。當學生在自主學習或討論時,積極地看,細心地聽;當老師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思、所論、所惑、所求,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就更能準確考慮下一步如何組織學生有效學習。
二、從課堂的統治者到督促學生學習的服務者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現在學生已經能從課堂之外,不依賴教師獲取知識,學生獲取知識速度之快、范圍之大、內容之廣,遠遠超出教師的想象,在某些方面學生的知識甚至已經超出教師。因此,教師應由課堂的統治者變成督促學生學習服務者,為學生創設積極的學習情境服務,為學生克服困難服務,為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服務。教師的角色轉變后,就會使教師學生在一種平等、愉快的狀態下進行交流、互相啟發,學生主動質疑問難、積極探索,從而獲取知識。這時教師不再是權威,教師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共同探討有關問題。教師和學生處于同一條起跑線上,師生之間的界限趨于淡化,教與學的互換日趨頻繁。誰先占有知識和學問,誰先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誰就首先獲得發言的主動權。教師失去了以往的優越感,他們和學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教學由“我說你聽”變為一起討論,一起商量的模式。
當教師的“服務者”角色到位時,無疑會充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和討論的熱情,使課堂活動充滿生機與活力,從而大大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教學的最高境界:教是為了不教,當我們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和策略后,就如“授之以漁”,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翱翔、自主發展。
三、從教書匠到研究型教師
新課程的實施給教師提出了多方面新的挑戰。教師只有正確定位自己的研究身份,才能成為課程實施與改革的積極參與者和主動適應者。研究型的教師,不僅要有有效的經驗行為,還要有理性的思考,應能解釋、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隨著課程內容的彈性拓寬,教材教參給教師留有的余地加大。這些都意味著課堂不僅是課程的實施場所,而且是進行教育、教學、實驗和研究的地方。教師從教之日,就是重新學習之時。新課改要求教師具有的不只是技能技巧,而且能夠在不確定的、動態生成的課堂中結合具體的活動情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能夠直接面對新情況、分析新問題、解決新矛盾。面對課堂生成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教師必須擺脫教書匠的角色,把自己轉變為一個課堂教學的研究者。
傳統的教學認為只要走出課堂就完成了一節課的教學,實際上教師還需要進一步反思:這堂課學生學會了什么?本節課處理某一個問題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這節課有多少學生參加了互動?等等諸多問題。教師只有不斷研究自己的教學行為才可能不斷發展和進步。
新課改要求教師有求新求變的精神,積極參加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在研究的基礎上形成新的教育觀念,從而改進教育教學模式,煥發課堂生命的活力,才能感受教育創新的愉悅,體現自身的價值。新課程正在把教師引向研究者之路,把教書匠變成真正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