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盡管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但仍存在諸多問題。本文結合六安職業技術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的實際,就如何培養學生在網絡環境下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等相關問題進行探索,旨在研究出先進高效的網絡環境下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 高職英語 網絡環境 自主學習
英語是高職院校各專業開設的注重培養學生語言基本技能和實際應用英語能力的公共基礎課程,對于既懂英語又具有高水平實踐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將直接關系到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的就業能力。與起步較晚卻迅速發展的中國高職教育相比較,高職英語教學卻未能與時俱進,教學各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高職英語改革勢在必行。為全面貫徹和落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下簡稱《基本要求》)中明確規定的高職英語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結合六安職業技術學院大學英語教學實際進行網絡環境下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探索。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實用為主,應用為度”為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基本要求》,即:鑒于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技術、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的高等應用型專門人才,在習得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
二、基本原則
堅持語言輸入與輸出相結合,堅持語言理論與語言技能實踐相結合,堅持因材施教與共同進步相結合,堅持繼承傳統英語教學與網絡課堂自主學習相結合,堅持打好語言基礎與協調各項語言能力相結合,堅持重視語言學習規律,促使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均衡發展,為社會培養既懂英語又具有高水平實踐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為我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基本原則。
三、現狀與背景分析
盡管目前國內高職英語改革、教學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高職英語教學仍然存在費時低效現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英語整體水平低且參差不齊。
(1)聽說能力較差,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薄弱;
(2)寫作中詞法、句法混亂,有待提高;
(3)閱讀和翻譯能力相對較好,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高職英語教師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落后,不敢思變;
(2)師資力量薄弱;
(3)教師專業、職業技能不過硬。
(三)現存英語考試方式的弊端。
(1)考試導向作用——知識性偏重,應用性缺失;
(2)課堂教學模式——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和鍛造欠缺,輸入和輸出失衡;
(3)社會文化環境——語用環境缺失;
(4)學習動機——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多因強制性要求。主觀上,學生無遠大理想;客觀上,大環境沒有太多的要求。
(四)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社會的要求。
《基本要求》明確規定:高職英語教學應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可目前大多數的高職英語教學多沿用“復習舊課—導入新課—講解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模式,該模式從根本上剝奪了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語言實踐的權利和機會,根本不能或很難實現《基本要求》所提出的目標,這種費時低效的教學模式培養出的學生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要求。
(五)網絡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
現代英語教學正在向多媒體網絡教學模式轉化,網絡環境下的高職英語課堂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不受時空限制的學習方向發展,體現了英語教學的實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能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雙方面的積極性。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又加速了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化,學生由原來傳統課堂教學中的被動學習者逐步變為主動的學習者,成為學習的主體。
四、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施的具體解決辦法和最終目標
(一)最終目標。
探討網絡環境下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基礎,具備一定的英文應用能力,較好地掌握專業技術,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高水平實踐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二)具體解決辦法。
全面貫徹教育部指導性文件《基本要求》,同時為了滿足社會對高職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我校將從2010年開始逐步實施公共英語教學改革。其中,為了給2011級新生營造以網絡為平臺,立體的、全方位的外語教學環境,我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建立了英語互動教學網絡實驗中心、英語電臺、外語學習第二課堂等。網絡實驗中心是以網絡和軟件為載體,以外語音視頻資料為媒介的多媒體教室,為學生自主學習外語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校目前采用的是公共英語網絡課堂分級教學模式,以更好地貫徹因材施教、分類教學和按需教學為原則,旨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開發潛能,注重培養學生英語實用能力和交際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綜合文化素質和自主學習能力,切實將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現將我校公共英語網絡課堂分級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和要求簡要說明如下:
全體新生為層次一,全部實施“課堂+網絡”模式,一年級下學期參加大學英語B級考試。根據B級考試成績確定層次,B級未過的為層次二,為他們專門編寫難度較低,興趣更為濃厚的教材,B級已過的為層次三,要求較高。總之,以不同要求針對三個不同層次學生組織教學,滿足不同英語水平學生的各自需要。
五、新的教學模式的改革成效和完善發展
經過前期的調查研究,在我校各級領導大力支持下,英語互動教學網絡實驗中心從招標到竣工歷時不到一年,于2011年9月就開始了試運行。網絡實驗中心改變了傳統教學手段滯后、教學模式的費時低效和學生學習態度消極等問題。人機交互式的情景對話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英語聽說的熱情。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學習熱情卻空前高漲,出現了我校前所未有的排隊、占位置等現象,許多學生對于下課鈴聲充耳不聞,滯留在實驗中心戀戀不舍、遲遲不愿離去。
盡管改革初見成效,但我們項目組將繼續探索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并認真提煉完善課題方案,形成網絡環境下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六、新的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試驗時間較短,設施不夠完善。
(二)在新的教學模式下,仍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策略滯后。
(三)網站的運用技術和教師研究性學習理念的培訓要有機統一。
(四)學校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和實施需要更靈活組織與管理。
八、結語
我校基本建立起了“課堂+網絡”教學模式下的分級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的設置充分實現了我校大學英語改革的基本原則,既使學生打下了扎實的語言基礎,又培養了他們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上機保證了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的英語語言水平穩步提高,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滿足了他們各自不同專業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馬銳.網絡環境下的高職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
[3]彭金定.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習者自主”問題研究[J].外語界,2002,(3).
[4]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10).
[5]田文燕,張震宇.計算機化語言測試的應用:問題與展望[J].外語電化教學,2007,(2).
[6]楊會新.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測試改革探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9).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學2006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