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英語教學中,“自主性學習”的理念已經普及并得到了英語教學者的充分肯定,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英語教學正在逐漸被取代。教師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學生自主意識,是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 英語教學 自主性學習能力 培養方法
在當代信息社會中,由于知識、信息量的不斷增長和更新。現代人的一生便成了一個永無止境的學習過程。一些未來學家預言:二十一世紀的文盲將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學生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學習不僅是外語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而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要求。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大多是老師滿堂灌,一言堂,復習課搞題海戰,課后強調學生的死記硬背,課堂教學方法單一乏味,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無法提高,英語水平也就難以全面提高。
自主性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是指課堂教學要有利于把學生充分當做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它是相對被動學習,機械學習而言的,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主體學生在對象性活動中,運用自身的本質力量能動地作用于客體。即主體在實踐、認識活動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地學習知識,提高自主性學習能力。
布魯納的“發現法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應是學生主動學習發現,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積極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對知識本身的興趣,產生認知欲望,激發自主探究的學習動機,而不是傳授現成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轉變教學理念,由知識的灌輸者變為引導者,讓學生在獲得英語知識的同時,掌握語言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培養自主運用能力。
一、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轉變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
教師是素質教育的實踐者和實施者,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是教育的關鍵。知識新能力的培養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需要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新的形勢下,英語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觀念,加強理論和業務學習,陶冶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以淵博的知識征服學生,以高尚的人格感化學生,以嚴謹的工作作風感染學生。真正做到身正為師,德高為范。
而樹立現代教育觀念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是教師立教的根基與轉變教師行為的先導。在教育活動中準確的自我表現定位是教師觀的核心。教師應意識到教師角色的多樣化。要為人師,不做經師;要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者、民主師生關系的建立者、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學生終身學習的奠基人。我們應認識到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的互動過程,要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自主性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責任在于提供各種條件,給予點撥、引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使教育的外因轉化為學生的內在動力,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新的教學模式。
二、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英語強有力的內驅力。保持和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基礎,有了興趣,學生才愿意為英語學習自覺自愿地投入時間和精力,樂于置身于學習活動中。要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注意以下幾點。
1.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興趣。通過榜樣教育、現實教育等手段是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英語是社會的需要、時代的需要,是個人在今后的生存競爭中立足的需要。
2.培養融洽的師生情感,激發學習興趣。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應注意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多鼓勵少批評。學生在和諧、寬松的環境下才能高效學習。
3.以多樣化的教學技巧,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興趣。當今的學生思想活躍,求知興趣廣泛,因此只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情景表演、調查、討論、辯論、采訪等;并輔以多媒體、網絡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三、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激活創新思維。
自主性學習是一種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完成自主性學習,就是學生對自己在教材中發現的未知問題,根據自己的興趣確定主要探究的學習任務,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主動探索,得出結論的過程。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給學生創造機會,對于一些適宜學生自己探索的內容,以自主學習為主,讓學生先預習,漸漸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細,由局部到整體,再讓學生去想,學會思考。充分肯定新穎、獨到的見解,形成一種民主氛圍,使每位學生都能獨立思考,敢于生疑、敢于發問、善于發問,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四、創設合作情境,在小組合作中自主學習。
小組學習是課堂合作的主要形式,為使小組學習積極、有序、有效,首先每班編好學習小組,為學生合作探究提供條件。其次,要建立平等的合作關系。合作探究學習是一種交流活動,這種交流活動發生在小組的各個成員之間,也發生在組與組之間,是師生間以相互信任為基礎的交流與對話。因此建立學生之間的平等的合作關系,有利于在活動中增強主體意識,做到各成員間相互尊重,互相協調,提高合作探究的效能。注重學生的主體活動,把重點放在探索學習上,教師以參與者、指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的身份深入其中,加強合作意識,改進探究手段,提高了自主活動目標的達成度。
發展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它要求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讓學生在合作中動腦、動手、動口,從而達到同學間彼此溝通,取長補短。通過小組學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參與表現的機會,使枯燥的內容學起來生動有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樹立主體意識,造就獨立人格,已成為現代國際教育思想變革的一個重要標志。在各個教育領域,人們越來越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人們意識到,對學習的最終結果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習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須考慮到學習主體的個體特征,要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然而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長期有計劃地進行培養。一旦具備了這種能力,學生將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外語教學.華東師范大學,2003.
[2]英語新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萬福,于建福,劉芳.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中國和平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