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WebQuest是一種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問題為載體的新型網絡探究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以及知識探究能力為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利用各種網絡資源,以獨立或者協作方式找出解決任務的方法,并付諸實施。本文針對高職java課程傳統教學方法中存在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缺乏靈活性,所教知識與企業需求脫節,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提出了基于WebQuest的java教學模式,有效地優化和改進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高職java教學 WebQuest 教學模式 教學改革方案
1.WebQuest簡介
WebQuest教學模式最早于1995年由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的伯尼·道奇博士(Bernie Dodge)和湯姆·馬奇(Tom March)提出,是一種基于網絡的教學模式,最初提供一種在線教學的模式對新教師進行培訓[1]。它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的引導下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既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在我國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范圍內也得到了應用,2000年7月教育部和Intel公司共同提出了基于項目和任務的自主學習——“英特爾未來教育”,目標是對一線的學科教師進行培訓,使他們懂得如何促進探究型學習,能夠將計算機的使用與現有課程密切結合,最終使得學生提高學習成效[2]。它是英特爾公司為支持計算機技術在課堂上的有效利用而設計的一個全球性的培訓項目。該項目在中國正式啟動以來,已經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獲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果。
2.現今高職java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不夠,有時甚至根本沒有對學生進行職業崗位素質的訓練。缺少涉及前沿科技、新趨勢、新應用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將大部分課程安排在理論教學環節,真正涉及實踐性教學比較少,學生動手能力沒有得到鍛煉,在學完課程后,僅能書寫簡單的java程序完成課程設計,不能解決公司企業在java編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師生互動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2.2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
學生不明確java課程學習的最終目標,僅限于書本內容和理論知識點的掌握[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將公司企業實際應用和技術引用教學,而是一味地講授理論知識,滿足于完成教材知識點的講授。學生不了解java學習的作用是為今后從事Web程序開發、J2EE程序設計打下基礎,進而在程序設計過程中不斷積累開發經驗,逐步達到企業對java程序員的要求。
2.3教學方式不靈活
在一些高職院校里,java授課基本上是按照課程教材的內容環節進行,過分注重語句、語法等細節的講解,沿用傳統教學模式,突出理論教學,忽視程序語言中編程思想的引導和學生的實際技能的培養。忽略以上重要環節[4],學生不能解決現實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只能讀懂簡單程序,面對新的實際問題和程序算法不能進行有效的思考,尋找突破口,進而解決問題。
3.教學改革方案
為彌補java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適應當今社會對軟件技術人才的需求,要以實際企業軟件開發項目結合java知識點為教學內容,探索和實踐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3.1精選Java 課程教學內容。
采用OA辦公系統實際項目為教學案例,將知識點融入項目中,運用面向對象的思想進行分析、設計和實現,樹立學生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思想。課堂教學中,在把握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將整體教學任務進行分解,按照面向對象軟件設計步驟[5]:分為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運行維護等幾個階段分別展開,每個步驟又被劃分為若干課時內完成的小任務,著重培養學生以下素質和能力:(1)掌握軟件開發流程;(2)具備程序員基本素質;(3)掌握質量控制和開發模板使用;(4)編程規范。使學生明確教學任務和目標,在完成項目任務的同時提高技能。
3.2引入WebQuest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基于網絡的WebQuest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獲得直接知識,教師成為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同時要發揮以下幾方面的積極作用[6]:(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②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③劃分項目小組,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與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通過教師傳授獲得間接知識相比,其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3構建課程教學資源,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利用校園網的優勢,以及Java 課程教學資源、教學課件、技術前沿信息等拓展學習資料進行共享,借助電子郵件、課程BBS、技術論壇等平臺與學生進行課外交流[7],廣泛的溝通渠道與豐富的學習資料為學生提供了有利的自學條件。學生通過閱讀相關輔導材料,完成網絡課程中提供的對應項目練習,在鞏固知識的同時,能擴大知識面。引入網絡平臺,一方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有重點地選取學習內容,另一方面可通過網絡自測系統進行學習效果的測試,大大提高了Java課程學習的效率[8]。
教學過程中對“哪種學習方式的效果最好?”這一問題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選擇 A:與同學一起合作完成占54%;選擇B:自己嘗試獨立完成32%,選則C:老師講授指導14%。可以得出結論:老師指導講授的學習方式在學生心目中并不占主要地位,合作探究和自主學習這兩種學習方式得到了學生的認可。
4.結語
本文探討了WebQuest教學模式在高職java課程的應用,無論是在教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方面,都有重要意義。教師通過WebQuest為學生提供的學習情境、任務、廣泛的資源和評價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減少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團隊合作精神,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安靜,基于WebQuest的高職專業課專題教學[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4.10.
[2]朱理,WebQuset在高職《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教學的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5.9.
[3]張凱萍,毛建景,“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2011.10.
[4]史學梅,孟祥瑞,java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信息系統工程,2011.1.
[5]宋翔,高職學院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改革[J].信息技術,2011.3.
[6]Wile,y Ellen W..webquest:A Solution of ronline Leanring,The SoutheastenrLibrarina,2002, N0.2:18-25.
[7]趙海吉,基于webQuest的研究性學習在計算機維修與維護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2.
[8]Junion Metz,Gail,World Wide webquest.School Library Journal,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