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讓幼兒在良好的環境中陶冶性情,從而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對幼兒的一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 環境教育 幼兒發展 主題墻
當我們走進一所幼兒園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它的環境,鮮艷、生動、活潑的裝飾自然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孩子們生活在其中自然也感到無比舒適和喜悅。幼兒園的環境是以欣賞為主還是以教育為主,這正是我們現在課程改革所研究的內容。
下面我根據以往環境創造及利用程度舉兩個例子,然后做出分析。
例一:當我們走進一間活動室時,周圍是色彩鮮艷的裝飾畫,其中有根據畫報內容制作的,有從書本上臨摹下來的,雖然在一些地方有孩子們動手的痕跡,但還是以老師的想法和手工為主。我們問孩子:“你們喜歡自己的教室嗎?”“喜歡。”“為什么?”“因為它漂亮。”
例二:我們再走進一間活動室,周圍的墻上貼滿老師或孩子們收集的各種東西,有孩子不熟練的繪畫作品,有孩子們參觀活動的照片,到處都有孩子們的身影,用同樣的話問孩子,他們的回答是:“我很喜歡。”“因為這是我帶來的。”“這是我的照片。”孩子們圍上來七嘴八舌地告訴我們這是他去過的某一地方,這是他觀察的某一種小動物……句句都是充滿自豪感。
同樣是兩間漂亮的活動室,孩子們同樣都回答“喜歡”,為什么孩子們的表現卻兩樣呢?這就是參與者身份的不同而產生的不同結果。前一間活動室的環境以老師參與為主,老師的眼光有成人的局限性,而且雖然能把活動室的環境布置得漂亮,但在孩子們的眼中只是美麗的畫面,耐看而不實用。而在孩子們親自參與下的活動室,雖然不及老師弄得那么漂亮,但出自自己的手,誰不會為自己的作品而感到驕傲呢?而且這樣的環境布置更實用,更具有教育作用,又促進了孩子的發展。下面我就來談談環境教育與孩子發展的問題。
一、把社會環境中的教育內容搬進活動室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要利用好周圍環境,讓其發揮教育功能。孩子們最想了解和探索的是社會環境中的各種奧秘,而幼兒園中的活動室環境正好可以通過師生互動將孩子們收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設計、運用,使其發揮教育功能,這樣就產生了今天活動室中處處可見的主題墻,也成為孩子們津津樂道的一塊小天地。
如何讓這塊墻面更具有實效性呢?就要充分利用好社會環境中的教育內容。我們可以從中選擇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內容作為一個主題內容,并在主題墻的設計過程中和幼兒成為共同的設計師。
(一)老師是設計主題墻的總設計師
每到一個新的主題即將開展時,老師就要根據主題的內容設計出初步的網絡圖,其中有預設的延伸部分。只有通過老師的總體設計思路,才能讓幼兒有目的地進行各環節的補充設計。例如:在設計“豐收的秋天”這一主題時,我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知識經驗,預設了這樣一張網絡圖。
在開展活動時我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他們的突發奇想,又延伸出“植物的分類”、“秋天的運動會”等活動,還在游戲中設置了“樹葉打擊樂”、“樹葉拼畫”等。活動的結果通過各種方式展示出來,既豐富了主題墻,又增強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其中的“方式”就是以幼兒活動情況的記載、圖片、表格等為主。孩子在記錄、繪畫、填寫中成為了主題墻的設計的工程師。
(二)幼兒是設計主題墻的工程師
孩子們被譽為設計主題墻的工程師是當之無愧的,為什么呢?如果沒有他們用小手創作出美麗的畫面、小制作等作品,沒有用小眼睛發現到的新奇事物,沒有認真記錄的各種結果,那么這面主題墻上的內容又怎么能豐富多彩,讓大家流連忘返呢?我們在設計“豐收的秋天”這個主題墻時就安排了幾次活動,例如:拾落葉、參觀水果店、參觀菜場、秋季運動會等。孩子們在戶外活動中用小眼睛仔細觀察,我們把他們的發現拍攝下來,并粘貼在各自的位置上,這里頓時成了孩子們經常駐足觀看的地方。而他們和父母共同完成的“樹葉貼畫”又成了主題墻上的一道美麗的“風景”。通過一張填空表,孩子們把自己激動的心情用幾句簡短的話語表達出來。在種植和“蔬果小制作”活動中,他們對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總的一張“秋天的觀察記錄表”對孩子來說是對秋天這個季節的總結。
主題墻的設計離不開老師和孩子的共同參與,其中孩子是主角,因為他們是我們利用環境進行教育的受益人。
二、將孩子的智慧溶入環境教育
一塊主題墻的完成,離不開孩子們的觀察、記錄、發現、探索。當孩子們用自己的小手把這塊主題墻填充完整時,他們的眼睛是閃亮的,他們的小手是靈巧的,他們的詞語是豐富的。他們在說說、玩玩、學學中豐富了對自然界的知識,而且他們非常欣賞自己的作品,經常會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自己的作品。他們在交談中流露的更多的是自豪和驕傲。他們把自己的智慧都溶入主題墻中。在“小制作”中他們要思考最完美的畫面,在“小記錄”中他們要觀察最微妙的東西,在“玩玩、說說”中他們要使用連貫、優美的句子……而且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設想主題墻的布置,調動他們的參與性。總之,環境是隱藏的老師,無聲的老師,環境教育調動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及表現力,孩子們在創造環境的同時,在環境中得到了發展。
我們已充分認識到環境教育對孩子們的影響,當我們再次走入現在的活動室中,周圍的環境已不再是虛設的美麗,而是孩子們眼中、手中、頭腦中、智慧中延伸出的美麗,這種美麗影響著老師的教育,影響著孩子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