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物學科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并重的學科,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喚醒學生自覺意識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生本教育的關鍵。本文從中學生物教學的現狀出發,對引導式教學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 中學生物教學 引導式教學法 自學
一、中學生物教學的現狀
課堂教學是生物教學的主要方式,是學生獲取生物信息、培養思維能力的主渠道。中學生物教學主要方式是教師的知識傳授和學生的被動接受,學生沒有足夠的興趣和熱情進行生物學科的學習。生物教學改革要通過課堂教學,找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平衡點,吸引學生注意力,訓練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目前中學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具體如下:
1.教學方法單一,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很多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仍是將講解法與講述法相結合,課堂上教師仍是絕對的主角,將自己的看法和課本內容強加給學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
2.師資力量缺乏。中學生物教學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根本問題是因為學校對生物教學的忽視、學校的忽視,直接造成生物師資力量的缺乏。另外,部分生物教師提供的知識可能和社會脫節,教學效果不理想。
3.理論和實踐脫節。生物教科書中的理論較多,理論知識比較枯燥,且在生物學習過程中,實踐學習時間較少。本來就對書本上復雜的理論認識不清,加上沒有實踐學習機會掌握和理解,學生生物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長此以往,造成了學生對生物課程的厭倦。
不難發現,導致生物教學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在課堂上沒有發揮主體作用。改變中學生物教學現狀,培養學生生物自學能力,實施引導性教學方法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
二、生物教學引入引導式教學法
引導式教學方法,就是通過對學生的思維引導,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啟發學生進行主動的生物學習。具體實施引導性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需要重視以下幾個問題。
1.營造自主學習的環境,引導學生學習。將學習空間從教師的講臺延伸至整個教室乃至更大的空間,營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環境。具體課堂教學可以采用“課前預習—課堂交流—課后探討延伸”的方式。課前15分鐘讓學生進行內容預習,在預習過程中要注意思考本節課重點難點。在課堂交流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自由討論,思考: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想知道?你認為這章內容的重點是什么?難點在哪兒?如果你來講解這堂課,你會從什么角度進行?通過這些引導學生轉換思維,有意識地針對新知識進行自我學習。通過課堂交流和討論,促進學生相互啟發。比如種子萌芽需要的條件這一節,有同學帶著發芽的蒜苗講述培養過程:把蒜瓣放在杯子里,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陽臺上,然后蒜瓣就發芽了;有的同學在密封的瓶子里放入綠豆和滿瓶水,豆子都爛了。通過討論,引導學生相互啟發總結種子萌芽需要的條件,這樣的課堂氣氛才是生物課堂應該有的氣氛。如果課堂討論引發了新的問題,就可以留給學生課下進行思維延伸和探索。
2.引導學生培養自學信心。通常提到自學,學生就會從心理上覺得沒有方向性,自信心不足。還有些學生上課不敢回答問題,實驗時不敢操作。為此,教師要注意進行鼓勵教學,營造輕松和諧、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學習氛圍,對于學生的回答及時予以鼓勵,最大限度地調動全班同學的參與熱情。為了鼓勵學生,教師可以通過生物科學進行學科事實鼓勵。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人的大腦皮層有140億個腦細胞,記憶速度為每秒2億億次,大腦的存儲量是美國圖書館館藏的50倍,以此鼓勵學生建立學習信心。
3.引導學生思考,疏導障礙,喚醒自學意識。教師可以根據中學生物教材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整體水平,選擇適當的切入點,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濃厚的興趣,調動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活動,自覺思考。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受阻時,教師要注意及時進行疏導,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獲得新知識。比如“鯽魚”這一章,介紹鯽魚的內部結構時,教師可以采用讓學生分組解剖的方式,實際觀察和討論。在實驗過程中教師不要直接介入學生操作,而是在同學遇到困難時進行點撥性指導。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的思維活動才能完整完成。通過引導和疏導,學生才能真正把知識“為我所用”。
4.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外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學習不僅是在課堂之上,而且要注意課外的延伸。傳統的教學過程是教師負責收集資料、備課、講課,然后學生迅速遺忘,教學效果較差?,F在通過引導性教學,引導學生熟悉教學過程,通過自己收集生物學科的資料,體驗教師的教學過程。這樣同學在進行資料收集的時候就會考慮“應該尋找哪方面的資料”,“到哪兒去尋找資料”,“如何把資料內容融入課堂教學內容”,“該以何種方式進行展示”,“實際生活中哪些現象可以用這個原理進行解釋”,等等,而對這些問題的思考過程就是學生建立自己的生物知識體系的過程。另外,在生物實踐活動過程中也要注意貫通生物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讓學生覺得生物離生活很近。通過實驗、社會調查、觀察等實踐活動,將生物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嘗試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在想到生活中某一現象時能自覺聯系生物學內容,徹底轉變學習方式。
中學生物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關系密切,如何發揮生物教學的這種優勢,是每個生物教師都應該正視的問題。引導式教學法除了引導學生積極學習之外,更能培養學生自信心、獨立思考和發散思維的能力,真正發揮學生在生物課堂中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本,教師引導,才能營造和諧輕松的生物課程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陳月玉.中學生物教學中的學法指導[J].理科教學,2008,04.
[2]宋潔蓮.中學生物學“引導—探究”教學模式的初探[J].科學教育,2004,02.
[3]任春英.中學生物學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析[J].物理學教學,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