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當前變幻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中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這就需要大學班主任對班主任工作重新審視和認識,不斷改變工作作風和工作思路,幫助、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自主學習,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型實用人才。
關鍵詞: 新生代時期 大學班主任工作 新內涵
現階段,我國高校校園的學生主體是90后年輕人,他們是在“中國社會結構轉型最為激烈、科學技術發展最為迅速、人們的思想觀念最為解放、價值觀也最為多元的時期中成長起來的。”[1]成長在這一特殊的時代,他們自我意識強、思想前衛,但依賴心理強、抗打擊能力不高,不少學生進入大學后不能適應新的生活、學習環境及處理人際關系,感到茫然無助。這時,班主任的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我結合以前做班主任的經驗,強調要從自身的使命出發,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做好新生代時期的班主任工作。
一、與時俱進,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方式
大學是人生路上重要的旅程之一,大學新生們急需一位人生路上的“導師”。此時,班主任就需要承擔起“導師”這一角色,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溝通、交流,重點是消除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隔閡。班主任一方面要讓新生更多地了解校園,另一方面要給新生創造更多彼此交流和了解的機會,讓他們建立新的、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健康的人際關系中生活和學習。大學班主任還有必要讓學生一進校就對自己大學階段的課程、學習目標、發展目標、必備條件和就業區間有較為詳細的了解,使他們一入校就繃緊學習這根弦。此外,大學班主任應該適時為新生做職業規劃教育。這對新生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有助于使他們盡快度過大學的迷茫期,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實踐、休閑生活。
學習始終是學生的主要任務。進入二年級后,班主任就要正確引導學生專業學習,既讓他們明確自己的學生身份,為工作夯實理論基礎,又鼓勵他們多走出教室參與校園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鍛煉能力為進入社會積累工作經驗。
大三大四是大學的決定性階段。這一階段的走勢直接影響大學生以后的就業及生活。經過兩年的良好管理,班級建設已初見成效,良好的班風、學風建設帶動起了班級同學的學習和活動積極性,班主任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引導,另一方面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加強職業規劃方面的教育,使他們明確自己未來的目標,從而確立更明確的發展方向。班主任還要做好學生就業和深造路上的“引導人”,通過報紙、網絡等多種渠道為他們提供就業或深造信息,為他們未來更好的發展前景保駕護航。
二、嚴愛結合,以威信和真誠打動學生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與傳統教師“傳道授業解惑”職責相比,要做好新生代時期的大學班主任,就必須做到嚴愛結合,在學生中樹立自己的威信,動之以情,以真誠打動學生。
威信是一種心理效應。古語云:“有威則可畏,有信則樂從,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班主任威信越高,工作越能順利開展。班主任要以廣博的學識、崇高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征服學生,建立威信;班主任要以真誠、無私奉獻的情感、以身作則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打動學生。班主任除了要關心學生的學習,而且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及身心健康,在精神上鼓勵和支持他們。我曾經帶過一個班級,兩位同學因上下床的矛盾,一時沖動動手打架,一位同學打傷了另一個同學的眼睛。為此,我分別找他們談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教之以法,積極爭取雙方父母的配合與支持,終于化解了矛盾。事后,我仍多次主動和這兩位同學接觸談心,使他們之間終于拉近了距離,并成為了好同學、好朋友。這兩位同學后來感動地跟我說:“老師您真好,讓您操心了!”聽到學生發自肺腑的一番話語,心中怎能不感動?班主任工作再繁雜再瑣碎,只要有學生的理解與支持,能幫助他們成長,再苦再累也值得。
二、班主任應學習教育心理學,提高育人能力
班主任工作是統籌、協調人的關系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從自己的教育對象出發,依據青少年心理活動的規律和特點開展工作。例如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切記把握好批評的度,對事不對人,否則便容易引起“超限效應”,損害學生自尊心,招致學生反感。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班主任應深入學生生活,了解他們的感情世界。貧困生是校園里的弱勢群體,他們大部分性格內向,不敢主動與他人交流。我帶過的班級曾經有同學家境極為貧寒,聽同學反映說他一天三頓都在宿舍里吃饅頭就咸菜,申報助學金卻不見他來。我約他談話,他見我真的關心他,才慢慢打開了心扉。原來他父母早逝,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老家還有個妹妹在上高中,生活之困難可想而知。談心結束后,他主動向學校申請了勤工助學崗位和助學金。后顧之憂解決了,他不但成績在班級名列前茅,而且性格隨之變得外向活潑,多次積極參與校內外學科競賽及實踐活動并獲獎。
三、利用更便捷的溝通工具,及時為學生排憂解困
恩格斯說: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總和的產物。當今大學生面臨的外界環境復雜而多變。調查顯示,大學生中,有16%到25.4%的人有心理障礙,出現了焦慮不安、神經衰弱和抑郁等癥狀。新生代大學生往往很難適應獨立生活的環境,有的人整天渾渾噩噩,生活學習毫無目標。近些年,關于大學生抑郁、自殺、殺人的事件也不絕于報端。這一新的時代特點要求班主任不斷更新觀念,更新管理方式,在新時代下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及時為學生排憂解困。作為新生代時期的班主任,一定要跟得上學生的步伐,以QQ、微博、微信等新通訊工具了解學生。從學生的“心情”和狀態里,聰明的班主任一定能很快捕捉到他的信息,是快樂還是悲傷?認真學習了還是逃課了?得了獎學金還是掛科了?家庭很幸福抑或出變故了?以此為切入點,班主任就能很快找出相應的辦法,找學生面對面談心抑或幫他解決實際困難,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始終能感受到來自師長的關懷,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從而調整好自身心理健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為步入社會做好最佳準備。
綜上所述,我認為,要做好新生代時期的班主任工作,就必須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管理觀念和工作方法,多途徑、全方位地貼近學生,了解學生,做好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馬永春,李潔.“80后”、“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