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有一個區域被稱為“魔鬼三角”,那就是百慕大三角,在這個區域里,有許多飛機、輪船莫名消失,而至今卻無人破解其發生的原因。在人體,也有這樣一些危險三角區,它們之所以“危險”是因為它與人的性命息息相關,而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三角區,就是面部危險三角區。
一個小癤瘡要了命
12歲男孩小天(化名),成績好,聰明懂事。可是,這樣一個活潑亂跳的孩子卻說沒了就沒了。
出事前半個月,小天左側嘴角長了一個瘡癤。剛開始,一家人都沒有在意。可誰知,瘡癤越長越大,又疼又痛。見孩子疼得難受,小天媽媽就用縫衣針扎穿膿瘡并擠出里面的膿性血液。滿以為,這事就過去了。可沒料到,兩天后,小天出現寒戰、高熱、頭痛、嘔吐,被送往當地醫院治療。病情越來越嚴重,最后因為昏迷抽搐轉送到市兒童醫院。可是,雖然經過醫生的盡力搶救也沒能挽回他的生命。
為了找到死亡的原因,在家屬的要求下進行了尸檢,結果發現孩子面部有一個2厘米×2厘米的腫脹區,切開有膿血流出。而在孩子的顱腔,即大腦左額區有大量灰黃色膿液,形成了4厘米×4厘米×5厘米膿腔,造成腦組織壞死。最后,醫生的結論是,孩子死于顱內感染,而罪魁禍首就是面部的那個小癤瘡,直接的原因就是用“縫衣針扎穿癤瘡并擠出瘡中的膿血,造成了感染”。
為什么一個小癤瘡會要孩子的命?原因就是它的位置在面部危險三角區。
危險三角區的秘密
不像百慕大三角,秘密永遠地隱藏在大海之中,面部危險三角區對于醫學來說,早已不算是秘密。
面部危險三角區是以人鼻梁骨的根部為頂點,兩口角的連線為底邊的一個等腰三角形區域。它包括人的上下唇、鼻子以及鼻翼兩側等主要面部器官。除了這個小三角區外,人的面部還有一個大“三角區”,這是一個大的“倒三角”,就是從眼部到嘴唇的大三角區。
面部危險三角區之所以危險,是因為這個區域的血液供應特別豐富,靜脈血管中又缺少防止血液回流的“閥門”——瓣膜。
靜脈瓣膜是人體靜脈血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非常薄、軟,而且非常透明。靜脈瓣膜的唯一功能就是起著單向“閥門”的作用,保證血液在靜脈血管里朝向心臟的方向流動。如果沒有靜脈瓣膜或其失去作用,則血液就會倒流而導致倒流性疾病。這也是下肢靜脈曲張常見的發病原因。
面部的靜脈與顱內的靜脈相聯系,正常的情況下面部的靜脈血是向下回流進入心臟,但由于沒有靜脈瓣,當向下回流的血管不通暢或局部受到擠壓時,血液可以向上逆流進入顱內。當面部發生炎癥,尤其炎癥在這三角區域內時,就可能將面部炎癥傳播到顱內,產生顱內感染。
雖然危險,不是禁區
面部三角區如此危險,那面部長瘡癤怎么辦?有經驗的老人會告知你“順其自然”。不錯,不要觸弄,不要擠壓,順其自然,防止血液逆流造成感染向顱內擴散,必要時及時使用抗生素,是對付面部瘡癤最好的辦法。
“危險三角區”雖然危險,但并不是手術禁區。當面部出現皮脂腺囊腫不能自行吸收時,仍然需要手術切除。只要保證手術是在無菌的情況下進行,就不必擔心會因此發生顱內感染。
>>小貼士
如果在面部危險三角區出現感染,繼而出現眼瞼水腫,或結膜淤血,眼球前突,外展受限,上瞼下垂甚至視力障礙,全身出現寒戰、發熱、頭痛等癥狀,表明出現顱內感染,要及時住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