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應該什么時候開始刷牙?
問:我是一位新媽媽,現在寶寶已經開始長牙了,請問孩子多大可以刷牙?在給嬰幼兒選擇牙刷、牙膏時應該注意什么?
答:刷牙對孩子的口腔衛生非常重要。孩子出生6個月左右長牙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刷牙。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在嬰幼兒用品專賣店里購買嬰幼兒專用的指套,也可以可以用手指纏上消毒紗布,用淡鹽水輕擦寶寶牙齒的各面。
當孩子有了8~11顆牙時,每天飯后、睡覺前,家長就要開始給寶寶刷牙,這個時期仍宜用淡鹽水,盡量少用牙膏。當寶寶的上下牙全部萌出時,可用小型軟質牙刷沿牙齒的縫隙上下刷。媽媽此時要有意開始訓練寶寶自己刷牙,讓寶寶自己養成三餐飯后以及睡前主動刷牙,吃過零食后隨時漱口的好習慣。這個階段的寶寶牙刷需要重新挑選,可選用刷頭小、刷毛細、牙刷柄長短以及刷頭長度適中的兒童保健牙刷。刷頭大小相當于寶寶的四顆門牙的寬度為宜,刷毛要經過磨圓,不刺激寶寶的齒齦。
專家建議,3周歲以下的嬰幼兒,最好選用兒童牙膏。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處在培養刷牙習慣的階段,不要選用含氟牙膏,因為氟化物可能會影響孩子正常生長發育。如果孩子不愛刷牙、抗拒刷牙,可以適量使用水果味牙膏。散發著果香的牙膏讓孩子面對刷牙時不再那么抗拒,可以培養孩子自主刷牙的興趣。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孩子誤食牙膏,否則會對孩子的味蕾發育乃至身體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另外,要給孩子適時更換牙膏的種類和品牌,對各種牙膏進行間斷性使用,這樣能發揮不同牙膏的功效,維護口腔健康。如果始終只用一種牙膏,反而會讓口腔細菌產生抗藥性。一般3個月左右就應當更換牙膏種類和品牌。
炎癥與感染是不是一回事?
問:有炎癥與發生感染是不是指的一回事?
答:在醫學上,炎癥與感染并不是一個概念。
炎癥是指活體對損傷性刺激發生的局部組織反應。這種反應是防御性的,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全身反應,如發熱、白細胞增多等。許多常見病都屬于炎癥,各種炎癥雖然有其特性,但從局部的病理變化來看,它們有著不少共同點,即都是機體對致炎因子的損傷作用所產生的一種反應,其主要表現為炎區組織的變質、滲出、和增生。引起炎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理化因素、免疫反應、生物因素等。生物性因素引起的炎癥屬于感染。可見,感染只是炎癥的一種,而細菌引起的感染又是微生物感染的一種類型。
感染可以認為是機體應答細菌或其它微生物損害的一個過程,它與炎癥的根本區別在于感染是由細菌或其他微生物所引起的。而炎癥除細菌外,還有許多因素如創傷、溫度傷、化學傷等引起。而感染的治療,則需根據不同的病原采取不同的抗感染藥物。若為病毒感染,則需用抗病毒藥物;若為致病細菌等微生物感染,則用抗生素。抗生素只對細菌等致病微生物有效,對其他感染及非感染引起的炎癥無作用。
由此可見,當炎癥是因細菌引起時,要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若炎癥是非感染因素所致,一般不用抗感染藥物。
生長痛是怎么回事?
問:我孫子今年10歲,近半年來老說自己睡覺時覺得腿疼,到醫院檢查,醫生說是生長痛,沒有大礙。請問生長痛到底是怎么回事?
答:生長痛是兒童生長發育時期特有的一種生理現象,多見于3~12歲生長發育正常的兒童。生長痛主要是由于兒童骨骼生長迅速,而四肢長骨周圍的神經、肌腱、肌肉的生長相對慢一些,因而產生牽拉痛。另外,小兒過度活動,或發育過程中組織代謝產物過多,不能迅速地排泄清除,會引起酸性代謝產物的堆積,從而造成肌肉的酸痛。此外,脛骨內彎也可能造成疼痛。
生長痛最常見的發生部位在膝、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偶爾會在腹股溝區,疼痛一般在關節以外的地方。典型的是雙側疼痛,也有一側疼痛的。生長痛主要是肌肉疼痛,而不是關節或骨骼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也不會有紅腫或發熱的現象。生長痛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都在晚上發生。白天時由于孩子的活動量比較大,就算感到不舒服,孩子也可能因為專注于其他事物而不易察覺。等到夜里身心都已放松下來,準備要好好休息時,“疼痛”的癥狀就會讓孩子感到特別不舒服,甚至難以忍受。
生長痛該如何治療?
問:孩子出現生長痛,家長該怎么辦?
答:確定孩子是生長痛之后,除非是疼到不能忍受時,醫師才會開一些止痛藥,大部分情況, 生長痛是不需要特別治療的。此時,家長可以采取一些方法來為孩子緩解疼痛。
1.轉移注意力:轉移注意力是讓孩子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爸爸媽媽可以用講故事、做游戲、玩玩具、看卡通片等方法來吸引寶寶。對待孩子要比平時更加的溫柔體貼,因為家長的鼓勵和精神支持,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鎮痛良方,有時甚至比藥物還有效。
2.局部熱敷、按摩:爸爸媽媽可用熱毛巾對疼痛部位進行按摩或熱敷,這樣能緩和孩子的緊張情緒,從而緩解疼痛帶來的不適感覺。按摩時,一定要注意揉捏的力度。讓寶寶在溫柔的撫摸下入睡。
3.減少劇烈運動:生長痛不是病,不需要限制寶寶的活動,但如果疼痛比較厲害時,應該注意讓寶寶多多休息,讓肌肉放松,不要進行劇烈活動。
4.補充營養:應該讓寶寶多攝取可以促進軟骨組織生長的營養素,如牛奶、骨頭、核桃、雞蛋,都含有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而維生素C對膠原合成有利,可以讓寶寶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青菜、韭菜、菠菜、柑橘、柚子等。
眼睛也會長“結石”嗎?
問:最近我總感到雙眼干澀、發癢,似有異物摩擦,有時還迎風流淚。醫生檢查后,說是“眼結石”。這使我很奇怪,平時常聽說有膽結石、腎結石,怎么眼睛也會長結石呢?
答:“眼結石”是由于眼結膜腺管分泌的黏液及結膜脫落的細胞,久而久之堆積在結膜上,成為結石,醫學上稱為“結膜結石”。這種結石與膽結石、腎結石不同,一般沒有鈣質沉著。檢查可見眼瞼結膜表面有黃白色小點分布,質地較硬,單發或密集成群。小結石可引發不適癥狀,大結石可致異物感或刺痛感。
以往,眼結石多見于沙眼、慢性結膜炎、干眼癥患者及老年人,然而近年臨床發現,戴隱形眼鏡、眼睛化濃妝的年輕人也易罹患眼結石。這是因為隱形眼鏡與結膜、角膜接觸,產生刺激,導致眼內分泌物增多,一旦小顆粒異物或灰塵進入眼內,就會與眼分泌物混合,進而形成眼結石。頻繁過多地使用睫毛膏、眼線、眼影,卸妝時又未徹底洗凈,微小粉屑落入眼內,也會造成持續刺激而誘發眼結石。
眼結石無癥狀時,一般不需治療。當結石突出于眼結膜表面,出現疼痛、異物感、刺激感時,或造成角膜擦傷,則需治療。預防眼結石,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注意眼部衛生,預防眼睛炎癥,平時不用手揉眼,滴眼藥水(膏)時先洗凈雙手;眼部盡量少化濃妝,若確需化妝,卸妝時要徹底洗凈,后有用熱毛巾敷眼片刻;戴隱形眼鏡者,鏡片應定期清洗消毒,出現不適癥狀時應停戴;自覺眼睛干澀、發癢時,可適當滴些滋潤眼睛的眼藥水,有助于緩解癥狀,減少眼結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