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月還有誰在寫信?這信是那種通過橫撇豎捺的墨跡寫在原稿紙上,再通過路邊那綠色的郵箱寄出去的。
小紀是所在公司的招聘專員,現代通訊工具一應俱全,可他偏愛寫信;每年春節前,心動于筆,筆筆撩人——“記著你的好,感念你的心,雖然不能天天見,我們彼此相掛牽”,常常讓收信人感動不已。收信人大都是曾供職于公司的骨干員工,皆經他手辦理離職。小紀認為,他們雖因不同緣由離開,但仍牽情故園。所以除表達祝福之意外,他總通過寫信將公司近況與故人分享。
結果是鴻雁傳書引雁歸,這兩年公司接連出現“第二次握手”的場面,特別是有助于公司博弈市場的信息總被“潛伏者”送過“鴻溝”。老板對小紀以有效溝通盤活人力資源的貢獻給予充分肯定,聘任他為總裁助理。
感動是被動的,心動是自發的。“近者悅,遠者歸”,這是孔子當年追求的溝通效用。難怪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假如人際溝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樣的商品的話,我愿意以比太陽底下任何東西都昂貴的價格購買這種能力。”
溝通往往與金錢無關,且不體現在報表上。在企業勞動關系協調中,不論是上行溝通、下行溝通或平行溝通,其成本是時間,目的是共識。可以認定的是,諸多職場病均因溝通不暢引發。精益管理學提出,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之間的有效溝通,是管理藝術的精髓,比較完美的企業領導者習慣用約70%的時間與他人溝通,剩下30%左右的時間用于分析問題和處理相關事務,他們通過層層深入的溝通文化,使員工成為公司事務的參與者。心理學者稱,溝通是卓越人生的元技能,沒有誰愿意屏蔽溝通的長處。“充分發揮人的長處,是組織存在的唯一目的。”管理大師德魯克如是說。
也許有人說,溝通不是萬金油,抹在哪里都涼快,比如說代溝,連85后都說“我與90后有代溝”,不過有學者不贊同“代溝”一說,“當你與古人交流時有代溝嗎?”詞典對“溝”的解釋是水道,“溝通”則是動詞,使兩方通連,這里有主動引領的意思。所謂溝通欲不能,朽木可以拼,人人都持有主動溝通的意愿,團隊的和諧氣場才能充盈。《道德經》講“上善若水”,水的最大美德是“利萬物而不爭”;不爭的前提是“事善能”,即水的最大能力是善溝通,故不爭而能成事。
什么叫團隊?“團”字是一個“口”字加一個“才”字;“隊”字是一個“人”字加一個“耳”字,團隊就是一個有表達能力的人對著一群有耳朵的人說話。沒有溝通就沒有團隊。說,要說聽者想聽的話;聽,要聽說者想發的聲,特別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時下流行的小清新、小浪漫式溝通,早已取代了過去“我代表組織找你談” 的嚴肅談話和冷冰冰的意見箱。以提升主管能力為導向的溝通機制建設,已成為企業一種隱形的競爭力。
國外一個研究機構提供的資料表明:在一個現代企業里,增加一名善溝通的體力勞動者,可以取得1∶1.5的經濟價值;增加一名善溝通的腦力勞動者,可以取得1∶2.5的經濟價值;而增加一名善溝通的管理者,可以取得1∶6的經濟價值。這讓我們發現一個新視角,人脈變現會使凡人實現不凡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