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講了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曹操請劉備喝酒時,討論起“當今之世誰是英雄”的話題,劉備列舉了袁術、袁紹、劉表、劉璋等一大串人的名字,都被曹操否定,于是,劉備問曹:“誰能當之?”曹先以手指劉,然后又指自己說道:當今天下的英雄,就是你和我呀!”劉備聽了,大吃一驚,以為曹操竟然看透了自己的野心和抱負,手中的筷子不覺掉在地下,但他不愿讓曹操發現自己的失態,恰逢大雨將至,雷聲大作,于是劉備找了個理由說:“一聲大雷,就把我嚇成這樣?!比缓髲娜莸貜澭捌鹂曜樱o曹操一個膽小而不經事的樣子,為的是不至于引起曹操的懷疑和猜忌,為日后的圖謀大業留下機會。對劉備的如此表現,《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以四句詩贊嘆:“勉從虎穴暫棲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其實,這種隨機應變的事在職場上也比比皆是。
比如職場招聘,招者想錄用符合自家需要的優秀人才,應者則盡可能地展示自己的素質,以期獲得理想的職位。有一家酒店在招聘服務員時,出了一個情景模擬題:一次,當你走進客人的房間,發現一女客正在裸浴。你應當怎么辦?應聘者有的回答說:“對不起,小姐,我不是故意的?!庇械膭t說:“小姐,我什么都沒看見?!崩习迓犃硕疾粷M意,這時有一個小伙子走上前說:“對不起,先生!”——結果他被錄用了。顯然,老板看重的就是小伙子隨機應變的能力。
又如在日常工作中,也常常需要隨機應變地處理一些突發情況,以變被動為主動,化尷尬為自然。某公司有一位新來的經理在見面會上想和員工認識一下,就拿著花名冊依次點名。當念到一個叫“黃燁”的職工名字時,竟沒有人答應。“誰叫黃燁(huá)……”原來經理把黃燁(yè)念成了“黃燁(huá)”,他的目光威嚴地掃視全場,員工們環顧左右,還是鴉雀無聲。片刻,一個員工怯生生地站了起來:“我叫黃燁 (yè),不叫黃燁(huá)”。原來“燁”的讀音是“葉”,經理念成“華”了。會場一陣竊笑,經理的臉有些漲紅了。此時,卻有一個精干的小伙子舉手站起來說:“經理,我是打字員,是我把花名冊上的字打錯了,對不起!”經理也馬上心領神會,風趣地說:“原來如‘北’呀?下回注意!”在場的員工們輕松一笑,新來經理的尷尬和難堪瞬間消除。不久之后,那個小伙子就被提拔為辦公室副主任,因為他隨機應變的膽量和才能得到了上司的賞識。
當然,作為一種職場能力,“隨機應變”自有它的雙重性。不懂應變,常常處于被動和尷尬,而如果處處都過于圓滑,也會讓人感到不好交往和缺乏信任。所以對“隨機應變”的掌握和運用應該有一個尺度和分寸。正如本篇開始的例子那樣,有人在佩服劉備隨機應變、善于掩飾自己的同時,認為他太世故圓滑,不足效法。加上歷史上曾有人以“隨機應變信如神”為自己圖謀不軌的信條,更覺得為人處事不能隨機應變。其實,“隨機應變”是個中性詞,它是方法,是策略,無論在官場、戰場,還是在職場,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而靈活機動地應付,見機行事,趨利避害,這樣的本領是我們在職場中打拼所應當具備和練就的。只是練就這樣的本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靠長時間的磨練、觀察和體會,應該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集中反映。所以要想讓自己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必須從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入手,千萬不能把隨機應變理解為?;^和玩心眼,那樣只能自欺欺人,坑了別人,也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