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以食為天”,食品與民生息息相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近年來我國食品質量安全事件頻發,瘦肉精、毒豆芽、地溝油,一次次觸動著人們的神經,讓人們談“食”色變。食品安全事件不僅給食品生產和加工企業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也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信心。消費者戲稱:“吃動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飲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沒數”。為什么食品安全會有如此多的隱患?筆者認為,食品安全人才的缺乏,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人才缺乏造成安全漏洞
國際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何方洋研究員曾表示,“如今中國食品行業安全事件頻繁出現,除了一些人受利益驅使非法加工生產食品之外,更多的是企業缺乏建立監管流程意識和從事檢驗檢測的專業人才匱乏,使得無法對自身產品建立行之有效的檢測與監管,導致了安全問題的頻繁出現。”
在2011國際食品安全博士論壇上,與會專家們也達成了一致共識——若想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尤其是將更多的高精尖人才與技術應用到食品生產與加工的每一個環節。
最近,一份題為“您比較關注食品的哪些方面”的民意調查顯示,有96%的人選擇“食品價格是其次,安全第一最重要”。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已經成為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一大頑疾。同時,很多企業也已經意識到,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要在
未來的食品行業立足,食品質量安全方面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不少食品企業都增設了食品安全員崗位,食品質量安全人才需求越來越大。
日前佛山某食品公司打出廣告,開出高達60萬的年薪,聘請食品安全把關方面的人才。優協獵頭網的調查也顯示,食品質量安全檢驗、管理人才,取代房地產行業人才,成為2012年最熱門的人才。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食品安全人才缺口有80萬之巨。需求的增大,使食品安全人才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況。
食品安全人才何以匱乏
筆者認為,食品安全人才匱乏,重要原因是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在食品類學科中食品質量安全方面沒有形成成熟的專業學科,還不具備食品安全與管理高層次人才規模培養的能力。
1998年以前,全國大學學科建設中曾專門開設食品衛生檢驗這一專業。但后來衛生檢驗專業徹底消失,直到接連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后,2002年教育部才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食品安全的要求及食品品質管理和安全檢測的專業人才缺口越來越大的現狀,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專業中增設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在培養目標上明確為主要培養掌握各種食品品質檢驗技術和一系列從“土地到餐桌”的品質管理系統,熟知國內外食品質量安全體系和標準,能夠從事食品檢測分析、質量管理、安全評價與品質控制等實際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以保證該方向的人才需求和儲備。但當前國內食品安全人才卻呈現出“招人難、就業難”并存的兩難局面,對于諸多需求食品安全人才的企業來說,很難招到合適的人才;對于食品安全專業的人才來說,卻又很難找到工作。
雖然,企業對食品安全人才的需求增加,但對于應聘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卻普遍不高,一些企業對招聘的食品安全監督員只要食品工程相關學歷大專以上,有食品質量管理經驗、具備食品檢驗以及食品法律法規知識的人員即可。食品安全人員的薪酬大部分都在2500-3000元之間。這樣的薪酬很難吸引到第三方檢驗機構的人才。同時,雖然國內有很多高校開設了食品安全等相關課程,但課程設計與食品企業實際需求還存在明顯的脫節現象。
兩條腿走路培養急需人才
保證食品質量安全,強化食品的監管將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而食品安全監管專業人才的嚴重匱乏,與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履行好食品安全監管職能的要求極不相適應。因此,迫切需要培養一大批能夠對食品生產與流通全過程進行安全管理的標準化、專業化從業人員,讓他們真正成為從田頭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把關人”。
雖然我國已有不少院校開設了食品安全專業,但仍滿足不了當下的市場需求。而且,從目前高等院校開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情況看,新入學的本科學生要四年后才能畢業,進入工作崗位后至少還要有2-3年的工作實踐才能真正勝任工作。這與當前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食品安全監管高質量、高標準的要求和繁重的工作任務對人才的緊迫需求是極不相適應的。因此,應該采用“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在高等學校培養的同時,積極開展在職人員的專業培訓,這是加快培養高層次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強化食品安全監管的一項十分緊迫而又重要的任務,也是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要保證。
隨著國家《食品安全法》的出臺,食品安全師應運而生,最早于2005年開始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推行。而一些獲得職業資格的食品安全師也開始走進食品企業和政府監管部門,發揮起職業“把關人”的重要作用。食品安全師是指具備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識和技能,能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安全衛生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并指導企業內部員工規范操作的專業人才,其職業資格認證共分為助理食品安全師、食品安全師、高級食品安全師3個級別。與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不同,食品安全師往往是企業的內部員工,能夠長期在生產一線指導食品安全工作,在第一時間發現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漏洞。
食品安全師的工作其實很復雜,不僅要檢查食品原料衛生情況,還要建立一整套監督體系,對食品原材料的來源、包括來源地的環境都要詳細了解。除此之外,食品安全師還應在餐館推出新菜前針對原材料的特點、其營養成分進行分析,從而評估這道菜的食品安全風險,并決定其烹飪方式。之后,還要對廚房的烹飪過程進行跟蹤監督。這樣就可以將安全風險性降到最低。即便事故發生也可以第一時間查出原因,不至于停業整頓以致損失慘重。說到底,食品安全師是食品企業的重要崗位之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建立并健全本單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強職工食品安全知識的培訓,配備專職或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做好對所生產經營食品檢驗工作。食品安全師的職業資格培訓與認證工作,正是落實《食品安全法》關于積極培養專業化人才隊伍的舉措之一。隨著行業持證上崗制度的推行,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企業必須配備規定數量的食品安全師,從事食品相關行業的經營者必須取得食品安全從業資格證書,企業是否設置食品安全師將成為食品企業產品是否安全的重要標志之一。世界衛生組織據此認為該制度是“預防食物中毒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在國際上被廣泛采用。
但食品安全師制度在我國才剛剛起步,并步履維艱。據介紹,目前食品安全師是以個人自愿報考為主,而許多餐飲企業對該職業并不了解,即便是人才自薦上門,仍有不少企業加以拒收。另一方面,培訓食品安全師,建立起食品安全系統化流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規模較大的企業才相對有能力投入,而中小企業財力有限,又不夠重視,偏偏中小企業在市場上又占絕大比重,這也大大阻礙了這一新興職業的推廣。
食品安全師的培訓對職業要求面很寬,從事食品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包裝、儲藏、流通、銷售、生產管理經理、品質經理、質檢員、食品工程師、質量監督、化驗員、食品研發人員等都有資格成為食品安全師,但要求從業者必須具有一定的相關工作經驗,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是無法成為食品安全師的。因此,應對食品相關行業從業人員開展食品安全培訓,使其掌握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識和技能,形成規范操作行為的基礎,這也是發達國家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普遍的做法。在獲得資格認證后,食品安全師將主要擔負起食品行業企業在生產、加工和流通方面的檢查監督和管理工作。
當前,我國首批食品安全師經過嚴格的理論考核,有31人取得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首批食品安全師證書,48人通過食品安全教師資格審查。2007年9月,天津培訓了首批66名食品安全師,全部通過國家級食品安全師職業資格認證。目前食品安全師職業資格認證培訓已經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青島等20多個城市開展?!暗怯辛巳瞬胖皇侨f里長征第一步,如何建立起完善的監管流程,以達到人盡其用才是今后發展的關鍵?!眹H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何方洋研究員這樣表示,“安全問題的頻繁出現的企業,其共同特點是規模小、市場標準化低、食品安全意識薄弱,所以在為這類企業提供接洽精英人才的同時,為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監管措施且符合需求的快速檢驗方式是解決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