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中我們或許會經常遇到一些復雜的工作任務,而有些看來則是“無法完成的”,那我們應該怎么辦呢?一種態度是:一籌莫展,消極等待,或者干脆把“任務”送回去,讓領導另作安排;還有一種態度是:聽之任之,“愛咋地咋地”,或者胡干一起,不計后果;也有一種態度是:想方設法,從不可能中尋求可能,力爭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如果換成你是領導,你喜歡和期待的是哪一種呢?顯然是后者。
這里,我提出幾條建議供你參考:
首先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對“任務”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當領導把任務交待明確,而且你發現任務的難度很大,你就要進行一番思考:是領導故意給你壓擔子,對你進行考驗?抑或是因為客觀條件的制約,不得已這樣要求?還是有些情況沒有搞準,對已知條件掌握不清?因為在通常情況下,領導在交待和部署任務時,應當考慮到下屬的接收能力和完成能力,不會輕易交給你一項“無法完成的任務”,因為領導是不會拿工作任務做試驗,或作“賭注”而“耽誤事兒”。領導之所以這么安排,必然有他“如此安排”的理由。于是,你在冷靜分析的基礎上,要找出這個“無法完成的任務”的來頭和背景,如果真是領導考慮欠缺,你可以立即向領導提出建議;如果你考慮到的因素領導已經考慮過了,還堅持要你去承擔,那你就要摸透領導讓你去完成任務的依據和理由是什么?是不是領導已經成竹在胸,而你卻沒有發現?
其次是要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拿出正確的對策。無論任務多么艱巨,也無論經過努力是否能夠完成,你如果采取消極“等”、“拖”的辦法顯然是下策,而且只能越來越被動,最后的責任也顯然在你自己身上。反之,如果你采取了積極的方式,想了許多好的辦法,積極向領導反映情況,匯報解決的想法,闡明不能按時完成的原因;同時,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變相制造輿論,贏得大家的同情和理解),或許真的會找出一種解決的方案。甚至你可以“死馬當成活馬醫”,干脆拿出一至幾個明明行不通也要試試的方案去找領導匯報,聲明如果要完成任務,就只有如此如此等等,或許會使領導改變對任務的要求,從而顯露出你的動腦和勤奮。總之,積極面對和努力就有希望,拖著、等著可就“死”定了。如果你就此選擇辭職而逃避,那就不只是你在這一個企業的失敗,還會是你在職場生涯中的失敗,它會給你的職場生活帶來不可磨滅的陰影。
再次是要主動出擊,調動你的內在潛力,整合你的人脈資源。這往往是能夠使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面對“任務”而感到無法完成,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懷疑,認為任務的難度已經超出了自己的實際能力,這首先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其實,人最大的特點是具有自身無法認識的巨大潛能,這不僅來源于你可能從不在意的經歷和經驗,更來自于你接觸和交往的社會和朋友。有時時機的轉換也會給你帶來無限機遇,只是你要時刻注意保持捕捉機遇的頭腦和意識,千萬不可懶惰和消沉。同時,你還要讓自己“動”起來,讓腿動起來,多建立關系,讓你的嘴動起來,勤打聽多問,讓你的手動起來,上網查資料,多動筆記收獲,讓你的腦子動起來,多思考推敲,只有這樣就或許找出更好的解決辦法,正如俗話所說:“竅門滿地跑,看你找不找……”
最后要相信,所謂“無法完成的任務”,其實大多是一種假象、一個誤區,是你對任務的一種畏懼心理和片面認識。即使是上司或同事的故意考驗和刁難,你都可以找出“理由”和“點子”去應對,況且許多“任務”的完成“秘訣”就在你的行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