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標題是新聞內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是一則新聞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從文化差異入手,結合一些實例,從思維方式、表達方式、價值觀等方面探討了其對中英文新聞標題的影響。
【關鍵詞】新聞標題;文化差異;分析
新聞一般由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尾組成。“標題是用來說明消息內容,并通常以醒目的文字和字號出現在消息之上的簡短文字。標題的重要功能在于以最簡明扼要的語言向讀者揭示新聞的主要內容,使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在多數情況下,標題能決定讀者對一條新聞的取舍。”[1]在新聞報道中,標題被視作報道全文的縮寫。標題制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讀者是否會選擇這條新聞進行閱讀,會影響到這條新聞是否能夠發揮其應有的傳播效果。目前國內大部分研究新聞標題的文章都是從英漢翻譯角度或者是中英文新聞標題的特征方面來研究的,進行新聞標題的中英文化差異研究的比較少,筆者就通過思維方式、表達方式、價值觀這三個方面來對這一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文化差異
所謂“文化”,是指在同一個環境中的人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因此,文化不是一種個體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會經驗、受過相同教育的許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體、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的人們,這種共有的心理程序之所以會有差異,是因為他們向來受著不同的教育、有著不同的社會和工作,從而也就有不同的思維方式。“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對文化起著重要作用。有些社會學家認為,語言是文化的冠石——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從另一個方面看,語言又受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可以說,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特征,它不僅包含著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2]文化差異是由各國的歷史傳統以及社會發展進程以及人類語言的結構體系、詞匯組成和詞義內涵而產生的不同,表現在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中國文化習慣從直觀上、整體上看問題,強調集體主義的價值,注重整體、綜合、概括思維;英美文化習慣于邏輯分析,英語民族的思維是個體的、獨特的,強調以個人為中心,因而導致邏輯語言上的種種差異。在生活態度上則可以理解為西方人更加偏重實用,而中國人則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如果不太熟悉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背景,那么對于英語新聞標題不僅不能理解其精彩之處,反而會曲解其真正的含義。新聞標題的翻譯和其他文體的翻譯一樣,也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要充分、準確地理解新聞標題中所傳遞的信息,就要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進行一定的研究。
二、中英文新聞標題文化差異的具體表現
(一)思維方式
語言是文化的產物,而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形成了東西方不同的思維模式。因此,這正是東西方文化一切不同點的基礎和來源。中英文新聞標題在遣詞造句以及表達方式上既表現出相似性,又存在著差別。二者的相似之處首先在于都具有文字簡潔、語言簡練和真實性的特點。這一特點可以幫助讀者在短時間內選擇新聞、閱讀新聞和理解新聞。其次,二者都講究突出核心詞匯,避免生僻的詞語,最大限度地節省空間。新聞標題語言形式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中文標題比較含蓄,英文標題則更加尖銳。這主要因為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人一般講究含蓄。中國人是螺旋式的思維方式,說話及行文大多先做好充分的鋪墊,最后得出結論。而英美人是直線式思維的方式,一般不繞彎子,喜歡開門見山、直截了當。思維方式的不同在新聞標題語言形式上產生的差別折射出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例如:
人民的詩人艾青停止了歌唱
(《文藝報》1996年5月10日)
這是一則關于著名詩人艾青辭世的新聞,該標題運用了諱語手法,委婉的修辭格,既準確地表達了信息,又含蓄地抒發了作者對艾青的敬仰之情。
Donors Worried by Clinton Campaign Spending(希拉里巨額競選花費令捐款者擔憂)
(THE NEW YORK TIMES,Feb.22,2008)
這是一則出自《紐約時報》的新聞,是關于美國大選在即,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在競選中花費的巨額開銷給競選的捐款者帶來憂慮的報道。從標題中讀者就會對所涉及的具體報道作出自己的判斷。英美人的直線性思維在這則新聞標題中很清楚地體現了出來。
(二)表達方式
在表達方式上,中文新聞標題比英文新聞標題要更加講究文采及對仗和押韻,更顯典雅簡潔,喜歡使用“四字格”的詞組,包括成語與非成語。“四字格”的詞組是漢語特有的表達方法,具有構型短小、含義深刻和高度概括性等特點。此外,這樣的表達方式勻稱均衡,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例如:
魂牽夢繞大草原
(《人民日報》2001年3月13日)
浮光掠影明斯克
(《海外文摘》2001年第二期)
又如:
中國電視30年:精彩紛呈 波瀾壯闊
(人民網,2008年10月17日)
在這則新聞的標題中,使用了兩個成語——精彩紛呈、波瀾壯闊,這兩個成語準確傳遞出新聞的基本內容和精神。看到標題就可以使讀者感受到,中國的電視事業在30年的時間里日新月異,優秀作品層出不窮。成語的使用也使得標題的長短符合制作要求,言簡意賅。
而英語的新聞標題一般比較簡短,利落有力,大量使用省略句,講究質樸、明確、陳述事實,很少有辭藻堆砌、冗長累贅的現象。由于英語文字本身相對較長,所占字符空間比較大,因此在標題上的用字十分節省。這樣才能在有限的版面上容納更多的信息量來滿足讀者的需求。新聞標題要求高度精練,所以省略句、縮略詞甚至即興合成詞等被廣泛使用。為了節省版面,英文的新聞標題一般只有一行,系動詞、助動詞、連接詞、冠詞等在大多數標題中都被省略,多使用單層式的標題,即只有主標題,沒有引題和副標題,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單層式的標題也能極大地節省時間,提高排版效率。例如:
Hotline to connect China, India leaders(熱線將連接中國和印度兩國領導人)
(CHINA DAILY, Apr.8, 2010)
Dozens killed in Yemen clashes(也門沖突造成多人受傷)
(CHINA DAILY, Apr.25, 2011)
以上引自《中國日報》的兩則消息完整的表述應為Hotline is to connect China and India leaders,以及Dozens people were killed in Yemen clashes。第一則新聞的標題中省略了be動詞,把and 換成了逗號,第二則新聞的標題中省略了be動詞和很明顯的主語people。通過省略的處理手法使標題突出了核心詞匯,達到了簡練、精悍的效果,使人看后一目了然。
(三)價值觀
價值觀是指人的意識形態、倫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風俗人情等為人處世準則的觀念,一般認為是特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核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中國和西方的新聞記者對于所報道事物的價值取向是不一樣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新聞傳播事業代表了一定社會集團的利益,因此在對新聞的選擇上必然會體現出該集團的立場,同時也代表了該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新聞標題是一則新聞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文化差異而造成的價值觀的不同在中英新聞標題中也各有體現。中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而英美屬于資本主義國家。兩種文化之間的價值觀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歧。中國文化和英美文化價值觀念的差異最主要表現在英美文化崇尚個人主義,而中國文化強調集體主義。
如果對體現在中英文新聞標題中的價值觀的差異不能做到真正認識兩種語言的本質,熟悉中英價值觀的不同,那么就會對語言的理解造成很多障礙,也就不能準確地翻譯出新聞的標題,自然就會誤導讀者。例如:
國家機器高效運轉民間力量愛心涌動
(社會焦點新聞網,2009年8月3日)
保護母親河我們在行動
(《華商報》,2011年8月10日)
以上兩則新聞的標題充分體現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價值觀的核心是社會和諧,關注國家和集體的利益,體現了很明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精神。
而英美人相對于中國人來講更加強調個體。在英美社會,個人的利益至高無上,以滿足個人需要為社會文化的核心內容,以“自由”“獨立”“競爭”等特性塑造了他們外向的性格和價值觀。他們倡導的是以個體意識為核心,強調的是個性、個人利益、個人權利。新聞標題的選擇也多從個體角度出發,關注個體的生存狀態。例如:
For more pets,death comes at home(多數寵物家中離世)
(THE WASHINGTON POST,Sep.27,2011)
這則刊登在《華盛頓郵報》上的新聞,標題簡潔,主要關注的是西方人比較喜歡的寵物在即將離開這個世界時,寵物的主人對它們死亡地點的選擇。
Black Friday Shoppers Fan Out in the Night (黑色星期五 購物者晚間愉快購物)
(THE NEW YORK TIMES,Nov.25,2011)
這則新聞刊登在《紐約時報》頭版正中間的醒目位置,反映了美國消費者在感恩節假期愉快購物的事。感恩節過后的星期五,不僅是感恩節后的血拼日,也是圣誕購物季的開始,許多美國人紛紛上街搶購圣誕禮物。價值觀的不同,使得英美新聞記者更喜歡關注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所以,節日購物這種在我們看來本是極普通不過的事情,也可以出現在《紐約時報》的頭版這樣一個重要的位置。
此外,媒體編輯還可以在制作新聞標題的時候,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政治觀點,反映自身利益集團的價值觀,從而引導社會輿論。因此,對于很多相同事件的報道,由于價值觀的不同,新聞標題制作的視角也是大相徑庭的。
新聞標題是新聞的包裝、傳播的眼睛,是最先進入讀者視野的文字。標題是讀者第一眼就能看到的部分,一則新聞能否吸引人,標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標題語言是語言的一種特殊形式,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反之,特定的社會文化也會對標題語言有制約作用。不同語言的新聞標題反映了不同語言文化的特征及其背景,所以中英文新聞標題會在具有一些共同的功能和特點之外兼具各自鮮明的特征。只有對中英文化差異有所了解才能真正讀懂一則新聞標題并明白各自特色以及其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涵,才能忠實于原文,正確地翻譯出使讀者能準確理解原文所要表達含義的新聞標題。
參考文獻:
[1]馬建國,馬桂花.新聞英語寫作[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120.
[2]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159.
(作者為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講師)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