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教育,即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其主要內容包括: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教育、遵紀守法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它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如何使德育工作適應迅速發展變化的形勢需要,提高德育工作效果,是中等職業學校面臨的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筆者認為,要全面加強德育教育,中等職業學校應從八個方面入手。
一、健全學校德育管理系統
1.充分發揮職能科室的作用
進行學校德育管理,需要有健全的組織機構。抓好德育管理,首先,需要學校建立校、處、班三級管理網絡,明確德育管理職責。中等職業學校要在黨政統一領導下,由校長、科室領導和班主任組成德育領導小組,以學生科、德育處等職能科室為主導,以政治課教師、班主任和團隊干部為主體,各支隊伍優化組合,形成合力,發揮德育教育的整體效應。所有教職員工都應負起“育人”的職責,即“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把“育人”作為全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強化橫向管理與聯系
在充分發揮職能科室作用的基礎上,還要強化橫向管理與聯系,從校長到基層班級,形成一種垂直的聯系并溝通教務科、總務科之間的橫向聯系,這就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從組織系統方面做到上下左右聯系密切,指揮靈活,步調一致,信息暢通,充分發揮德育管理的效能,從組織上保證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
3.充實德育教育內容,轉變德育工作觀念
針對青少年的精神需求,將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準備教育、環境道德教育和創業精神教育等,充實到學校的德育教育內容中。大力加強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和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教育。轉變學校德育工作觀念,為學校德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從而為新時期學校德育建設提供充實的保障。
4.實例說明
筆者所在的學校就實行了領導掛班制度和副班主任制度,即校級領導和中層領導每人負責1至2個班級的管理,指導、督促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同時為各班配備一個副班主任,協助班主任開展工作,健全考核考評制度,上下互動,充分調動全員的德育工作積極性,使每一位教職工參與到學生管理中來,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抓好學校校風建設
校風是學校精神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建設優良的校風中要力求“三風”并重。
1.嚴抓干風
嚴抓干風,即抓各級管理干部,設立明確的目標管理責任制,讓干部以身作則,做教師和學生的表率,使學生的言談舉止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實抓教風
實抓教風,即重視教師人文精神的塑造,具體而言:引導教師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即服務意識、質量意識、法規意識和環境意識;發揚“四種精神”,即進取精神、創新精神、協作精神和奉獻精神,鼓勵教師爭做教書育人的楷模,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辦學理念;在教學中,既面向全體學生,又關愛每個學生;在生活中,教導學生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總之,身教勝于言傳,教師樸素大方的儀表、嚴謹的教學態度和高度的敬業精神,均能感染學生,使學校的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狠抓學風
狠抓學風,即堅持不懈地教育學生勤奮學習、熱愛專業、立志成才和報效祖國,可以通過增加獎學金、評選三好學生、減免學費和舉辦優秀畢業生創業報告會等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追求上進的積極性。
4.實例說明
筆者所在的學校,通過以上三方面,不斷加強校風建設。具體措施有:一是每月一次的校本培訓,分層次對領導、教師和后勤服務人員進行法律法規、職業道德、專業素質、創新意識和服務理念等的培訓,強化學校的干風、教風建設,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二是成立學風建設領導小組,要求各班及任課教師制訂目標責任書,定期檢查評比,表彰優秀,對有問題的班級和教師限期整改,狠抓學風建設。通過一系列措施,學校的“三風”建設逐漸步入嶄新的階段,學校的教學質量獲得穩步提高。
三、注重以班集體為主體的德育教育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他們具備這樣的特征:學習基礎較薄弱、厭學心理較嚴重,自控能力較差、明辨是非能力較低,就業信心不足、對未來充滿迷惘。基于此,注重加強以班集體為主體的德育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旨在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名利、正確對待批評、正確對待困難與挫折以及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
1.班主任肩負班級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職責
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肩負班級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職責。班主任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點,遵循德育規律,有效組織班集體的建設,做好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培養良好的班風學風;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聯系和充分利用學生家長、用人單位、各行各業以及社區居民等各種資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2.班主任要善于制訂切實可行的德育工作計劃
在班級管理的具體工作中,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在校時間,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德育工作計劃,并嚴格執行和總結評比,以便正確處理各項事務和提高管理效率,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明確學習態度和正確認識自己,知榮明辱、明理明法、發揚優點和糾正不足。
3.實例說明
(1)結合實際,組織新生軍訓,提升學生素質
筆者所在的學校根據上級要求,結合實際,組織學生到張掖市甘州區少年軍校,開展為期十天的新生入校軍訓。軍訓內容有:內務整理、隊列隊形、國防教育、軍體操訓練和野營拉練對抗等。此外,還開展演講比賽、舉辦文藝演出、進行模擬法庭的活動和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等,各項活動都進行評比,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遵紀守法的意識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精神,最終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
(2)中專二年級的學生主要以樹立理想、提升學習素養和法制教育為主
到了中專二年級,學校主要對學生進行以理想、學習和法制教育為主的德育教育。具體而言就是:通過聘請法制副校長做法制教育專題報告會,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通過組織開展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品質和學習方法的討論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素養;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等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提高安全意識及安全事故的自我防范水平;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和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談話、討論,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正確地評價自我;通過自我剖析、榜樣激勵等方法,培養學生不卑不亢、樂觀向上的心理素質,對待學習要持之以恒,對待困難要百折不回。
(3)中專三年級的學生主要以就業、擇業和感恩的德育教育為主
到了中專三年級,學校主要對學生進行以就業、擇業和感恩為本的德育教育。通過教育觀念及創業意識報告會、優秀畢業生創業報告會、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感恩勵志報告會、校園招聘會和主題班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全面而準確地評價自己、認識自己,確立職業目標,為走向社會、步入就業崗位打好基礎,學會感恩,回報社會、回報母校和回報父母,做有益于社會的人。此外,每月開展一次主題班會,每年開展一次感恩勵志教育報告會和校園招聘會,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為班主任提供素材,使班主任提高素養,力求班主任工作進入嶄新的階段。
四、加強以學科教學為主的課堂滲透
1.課堂教學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
課堂教學是德育教育最經常、最基本的途徑,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中等職業學校要轉變育人觀念,形成民主、平等、和諧與合作的課堂文化特色;加大課堂教學的力度,使學生和教師的配合更為默契;以活動為載體,強調實踐與體驗相結合;針對學生特點,聯系實際,讓學生認識社會公德的重要意義,明辨是非,識別真偽。總之,要將德育資源的挖掘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形成各學科都挖掘德育內容、寓德育于各科教學之中的格局。
2.實例說明
筆者所在的學校在人文學科教學中,把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和審美觀的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同時,有意識地發掘家鄉悠久的人文傳統和豐厚的文化底蘊,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和熱愛學校的美好情感,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認識社會以及感受現實,增長生存、發展和成功的生命智慧。在專業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在傳授科學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還根據學生特點,發揮學科優勢,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真知,在實踐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激活思維,注重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習慣,端正學習態度,指導學習方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使學生在提高科學素養的同時獲得人文素養和道德素養的提升。
五、優化校園文化建設,注重濡染熏陶
1.校園文化建設既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又是學校日常德育教育的載體
學校要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中等職業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創設一個“時時受教育,處處被感染”的德育教育環境。另外,要開展生動、有益的校園文化活動,大力加強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以積極的氛圍感染學生,以高雅的文化熏陶學生。總之,校園文化建設既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又是學校日常德育教育的載體。
2.實例說明
近年來,筆者所在的學校非常重視校園人文環境的建設。例如,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加強校內廣播電視和校園網絡等的建設,重視發揮黑板報、櫥窗等的宣傳作用,強化校訓、校歌及學校發展歷史等的激勵效能,注重宣傳先進的企業文化以及行業勞動模范和學校優秀畢業生的先進事跡。又如,結合民族傳統節日、重大事件和開學、畢業典禮等,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通過以上措施,校園內處處散發出濃郁的以人為本的氣息,體現尊重人、教育人和鞭策人的育人理念。實踐證明,合乎時代的教育理念、務實的內容和鮮活的形式是吸引當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一大法寶。我們只有開動腦筋,真抓實干,思想道德教育才能抵達每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心靈深處,生根開花,使其在不經意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六、充分發揮黨團組織、學生會的作用
1.黨團組織、學生會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組織形式
黨團組織、學生會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組織形式。基于此,共青團、學生會應根據各自的任務和工作特點,積極開展適合學生特點、喜聞樂見和健康有益的集體活動。
2.實例說明
筆者所在的學校充分發揮黨團組織、學生會的作用,通過黨團知識學習、每日一歌、國旗下的演講和文明禮儀檢查等形式,樹立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等意識。同時,學校因地制宜地開辟活動場所,有組織地開展科技、文藝和體育等活動,鼓勵、指導學生建立各種課外興趣小組和社團,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活動中培養健康情趣,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審美能力和錘煉意志品質。
七、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全面育人的新格局
1.學校、家庭和社會三結合的全面育人新格局
學校德育教育與社會環境、家庭環境以及校園環境之間始終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只有充分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這三者的教育作用,使之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和相互補充,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推動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德育目標相互一致,才能對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起到最大的促進作用。
2.實例說明
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了優化德育教育環境,建立健全了校外教育機構及勞動、社會實踐基地,創辦家長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并定期召開“家長會”和“家長委員座談會”,不斷創新“家長學校”的工作機制,實施家校互動,共同改善德育教育環境。此外,建立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學校德育教育責任制,時時處處注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陣地,正確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力求做到:凈化校園文化環境,消除濁流,形成積極的氛圍;美化學校環境,使學生置身其間便被感染并感到愉悅,產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優化人際環境,在校園內和家庭內,增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和長幼之間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努力創建融洽和諧、奮發圖強和講公德、守紀律的人際環境,最終有益于社會的和諧發展。
八、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對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具有促進作用
在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德育教育的同時,也要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心理健康教育對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具有促進作用。就目前而言,中等職業學校的心理教育應該充實全新的內容,即從心理健康的排障維護型教育發展為心理能力的發展創造型教育。由于社會轉型期,以至一些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心態失衡,原有的心理教育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具體而言:一是學生存在諸多方面的心理問題。例如,自我否定、自我拒絕、壓抑宣泄、成才焦慮、物欲焦慮,甚至自暴自棄,等等。二是社會的發展亟待培養創造型人才。這一切都迫切要求中等職業學校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2.實例說明
筆者所在的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配備了專職的心理咨詢教師,扎實地開展著心理咨詢活動,建立了翔實的學生心理發展檔案,等等。此外,還定期舉辦心理衛生講座,并引導學生完善交際心理、擇業心理和戀愛心理,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總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投入職業生涯做好了心理準備,適應了學生就業和發展的需要。
總之,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是中等職業學校的永恒主題。中等職業學校要始終把德育工作當成事關學生健康成長、學校持續發展的系統工程來抓,積極營造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和環境,激勵他們勤奮學習、大膽實踐和勇于創造,使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教育工作者要以厚德、修身、博識、善教為己任,堅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的活動為起點,以愛心感動學生,以耐心轉化學生,以閃光點激勵學生,以集體活動培養學生,以技能訓練提高和發展學生,從而做好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掖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責任編輯:梁金)